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最近看了一个“撕书党”视频,被气炸了。

博主自诩买来的书一定要先“撕”一遍——腰封不能要,那都是广告;护封要扯掉,拿手嫌麻烦;关键是硬精装也要把封面撕掉(非常佩服他的体力和手法)——理由是硬精装不支持“躺着一手卷起来读书”,并且把古人搬出来:古人的线装书都是软皮可以卷在手里的,“我们是中国人,从古至今这种读书的手感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

关键是点赞和附庸者真是不少。而且博主还是以老师上课的身份给孩子讲的(背景是教室黑板和板书)。

MD,古人要是活过来,肯定拉他出来,枪毙两回都不嫌多。

混江湖第一条,做事不能“双标”——古人啥时候教导您撕书了?真按照古人读书,“毋卷脑,毋折角,毋以爪侵字,毋以唾揭幅,毋以作枕,毋以挟刺,随损随修,随开随掩,则无伤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说撕书、折角、弄得全是茶渍,古人连厚书签都不让夹——“毋以挟刺”

您这个怎么不给孩子讲了?

撕硬精装封面这件事,应该算是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作秀奇葩”——比如“撕书党”博主自诩撕的是大百科出版社硬精装《史记》:我就纳闷了,《史记》那么多出版社和版本,您不喜欢硬精装《史记》,可以买其他社的平装本《史记》或者买电子书,但不能买了硬精装,然后回家撕书对吧?

这个道理就像不能接受猫毛,就别养长毛猫。但您不能又当又立,买了长毛猫回家,又嫌弃猫毛虐它对吧?

撕硬精装封面可耻,真是求您别糟蹋“读书人”了,我们不那么读书。

02

但是话说回来,“撕腰封”这件事,确实是有争议的。——腰封是“广告语”的一部分,腰封能不能撕?

“撕腰封党”认为腰封的本质和“售楼处广告”一样,反正都是出版社/开发商写的宣传语,再动人也是广告,也是可以撕掉的。我想安静自己读书选书,讨厌被“安利”。

“留下腰封党”多是编辑——毕竟编辑就能在腰封上写那么一句话,还被你撕掉了。而且一些资深编辑会叹息“可能是没有看到过好腰封”——好腰封的一句话真的顶1万句,那可能是编辑在100个日日夜夜里浓缩出的一句:为了用10个字,拉近你和一本高冷书的距离。

其实两方都有理。但是从一个既是编辑又是读者的角度,我自己买书时,有时候很怕“腰封做的太好的书”:因为做的太好、信息太重要,所以舍不得扔掉。但是,腰封确实是太难保存了。

有些腰封是“全封闭式”——想打开书,必须先拆开腰封,“严可沿儿”竖排套在书上的一整圈,你拆开以后再想套回去就很费劲。并且纸很薄,来回多套两回就折角了。

“半封闭式”的腰封要多一些,在前后勒口处折进去,留着腰封也可以正常打开书。但是这种腰封的缺点是特别爱掉、特别邋遢。尤其是经常在把书装在包里、在通勤地铁上读书的人,腰封在包里蹭几下特别容易坏,当书签又觉得不平整,邋邋遢遢。

当然,还有一种比腰封的命运更薄的,是贴在塑封上的不干胶贴。——上面多为重要的奖项、重要的版本版次等。这些信息也算是挺有用,尤其是设计得特别好的不干胶贴,扔掉可惜,每次我只能撕下来,再贴到护封上。贴一回骂一回心疼一回。

有没有三全其美的方式呢?我这种拍脑门子一想的性格,做个梦希望以后有可爱的出版社做腰封时,能两侧多两条可撕的压痕虚线,再加一行小字“沿虚线撕开,腰封可变书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我又梦见了印制老师会提醒编辑:好极了,又多了一道工艺,加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