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张聪

青铜大吕的厚重、龙飞凤舞的想象、巫鬼传说的瑰丽、生生不息的浪漫,这是目前在汉首演的杨丽萍舞台剧《荆楚映象》给所有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

承载“映象”系列的名头,《荆楚映象》和杨丽萍曾经创作的著名舞剧《云南映象》《平潭映象》等一样,全身都打满了“杨丽萍”的烙印——象征着祈祷与信仰的巫蛊,为了理想宁折不弯的英雄,凝聚世间精灵化成的神鸟……而当编钟化成人形以机械动感的节奏跳起舞蹈,当屈原笔下的山鬼伴着群豹踏歌而来,当湘夫人的柔美胜过了周遭影影绰绰的荷花,当一场决定楚国命运的博弈凭借人做的“棋子”厮杀,很多观众会感叹,真的把荆楚文化变成了“画”“歌”“舞”,杨丽萍做到了。

“我觉得一部作品的面世,就好像是我诞生出了一个孩子,因为它也要经过‘怀胎’的时间,其实,就是你倾注了心血。”《荆楚映象》在汉演出期间,极目新闻记者对话杨丽萍,听她讲述这部剧创作的故事,也听她谈舞蹈的现在和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作品就像是去孕育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是“湖北籍”的

极目新闻:在武汉首演,让武汉观众点评说细节真实又“震撼”,《荆楚映象》无疑是成功的,作为总导演,你怎么评价它的首演效果?

杨丽萍:我觉得做作品就好像诞生一个孩子一样,它要经过怀胎的时间,其实就是你倾注了心血,把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倔强的灵魂呈现给观众,完成这个对话我就觉得很满足,至于评价好或坏,那是因人而异,这个我没有多想,我就觉得它像个孩子一样。

极目新闻:这个“孕育”的过程其实是非常艰难的,之前的发布会上您提到制作的艰难还忍不住流泪了。

杨丽萍:因为的确有太多难点了。可以说,这部剧是我50多年的舞台生涯里第一次涉足楚文化这样一个浩瀚的主题,面对这样的主题,用艺术的手段去呈现它,还要准确不出错,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尤其是美术,改了又改,我都说做这部剧我少活了好几年。但是呈现出来的效果很好,比如开篇的青铜幕墙倒向观众席,这是我特别想出来的,我想要营造一种“大厦将倾”,很多跟楚国、跟屈原有关的东西都被唤醒的感觉,这个是舞美设计最后帮我完成的,面临了重重困难。

极目新闻:我们有留意到舞台剧里编钟出场的那一段是用类似街舞的舞蹈风格完成的,音乐也偏向电子乐,是有什么样特别的思考吗?

杨丽萍:编钟它是青铜器,我就觉得它自带一种“机械感”,所以我觉得可能需要用这样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方式来呈现——舞者就是编钟,舞蹈需要呈现编钟的机械感,然后他们敲打着身体,其实也是敲响了编钟。这里面真正编钟的声音来自曾侯乙编钟原件,是谭盾老师1997年的时候专门采集的,我希望用这样的形式勾连起远古的回响与现在的观众,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

极目新闻:我们甚至在这部舞台剧里看到了非常深刻的戏曲的烙印,比如汉剧的念白、程式,很有湖北的特点。

杨丽萍:我个人非常喜欢汉剧,《荆楚映象》里运用了大量的汉剧元素,我们请了汉剧院的老师来教大朱、教女演员怎么走云步,你看他们很多时候的出场,像“沙丁鱼”一样出现,是练了很久的,可能戏曲界的同仁看了会觉得不是太像,但我觉得只要有汉剧的那种味道,也是一种好的尝试。毕竟我们这部舞台剧里集合了楚文化的所有精髓,包括舞美上对于荆楚出土文物的借鉴,是一脉相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灵魂?

去关注我们民族的路,包括屈原

极目新闻:很多人在“映象”系列里看到了不同的中国,你怎么理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灵魂”这样一个评价?

杨丽萍:我觉得人类是共通的,舞蹈是人类用来跟天地沟通的方式,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一跳舞就能够融合、沟通,国际的视野其实就是人类的视野,一定要说“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灵魂”,就说《荆楚映象》里的屈原,国外观众不一定要知道屈原是谁,但他能通过这个人身上具有的那种神一样的精神去了解中国,我觉得是重要的。我作为一个中国的舞蹈创作者,我肯定关注的是我们自己的民族,关注我们中国人对于这片土地的情感,不是说我不喜欢芭蕾,但我觉得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解读我们这个民族的路,更有它的意义。

极目新闻:您的舞蹈创作走到今天,在手段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杨丽萍:现在要求一个艺术作品不光要肢体好看,他的舞台、美术、文化内涵都要给观众新鲜和刺激的感觉。我觉得在《荆楚映象》之前,应该没有人可以把几十只“豹子”飞出来,但其实屈原笔下的山鬼就是骑着赤豹而来的;再加上这一次里面的凤凰舞,也是全新创造,它是孔雀舞之外的又一种鸟类的舞蹈,也会很特别。

极目新闻:几乎你所有的作品都传达了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类的感悟,你怎么看待舞蹈肢体表达的意义?

杨丽萍:肢体就是人类最早的语言,人类还没学会说话,但是已经会手舞足蹈地用身体来表达了。特别是我,我觉得我自己有这个天赋,从一生下来就在冥冥之中觉得:只要一跳舞,整个人都通透了。

极目新闻:在发布会上,你曾提到屈原是你的偶像,为什么这么说?

杨丽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就觉得这句话太好了,我在舞蹈的创作道路上不也是这样的吗?我崇拜他,崇拜这样一个古老的灵魂。而且屈原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他懂得生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然后他又对自己的家乡和国土有那么深厚的眷恋,所以才悲愤投江,我觉得这部舞台剧也是在用我自己的方式来纪念、歌颂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编导编不过年轻人了?

创作激情能让我一天只睡3小时

极目新闻:刚刚您有提到自己50多年的舞台生涯,感觉其实最近这几年创作的作品,跟以前的风格差距也是比较大的。

杨丽萍:我现在觉得,有时候我做作品其实挺像男人的——男人戏很多,比如《十面埋伏》,比如《荆楚映象》,都是写男人的戏。但最开始我是跳花鸟虫鱼的,孔雀舞,比较抒情比较唯美。现在的我确实更加关注历史性、文学性、我希望在作品里去呈现对人类的关注和对文化遗产的关注。

因为年纪毕竟比较大了,跳舞这件事肯定是慢慢退出了,我也会一直关注年轻舞者的传承,像大朱这次就成长得很好。

而且编导的视角很好啊,可以远离舞台客观地看,只有你在旁边,你才能发现一部剧,音乐的声音该多大、光要怎么打。

极目新闻:那你有压力吗?

杨丽萍:当然有,因为现在到处都是作品,今年光是舞蹈就有30多部,像我们这些这些老编导已经编不过年轻人了。(笑)

极目新闻:但每一次看到你,还是觉得杨老师积蓄着满格的能量。

杨丽萍:我也觉得很奇怪,就比如首演当天我是凌晨5点才睡下的,但早上8点多又很有精神地起来了,我没有觉得疲劳……这大概也是一种创作的激情在时刻支撑着自己,而且一直想,要怎么样才能给观众足够的视觉冲击,我觉得这样的工作真的很幸福。

(图片由杨丽萍工作室官方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