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滚滚历史长河来看,封建专制社会注定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奸臣当道,那些工于心计、无所不用其极的奸佞小人横行于朝堂之上。而那些有才华但却忠诚耿直的士人往往得不到重用,甚至是屡遭排挤贬谪。
这就造成了很多文人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空有满腹诗书才华,却无用武之地。何以排解?唯有大醉一场。沉醉于美酒,对他们来说,既是情感寄托,也是失意人生的写照。
千百年来,文人们也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流传下来不少赞美酒的千古名句。譬如: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陶渊明的“试酌百情远,重酌忽忘天”,白居易的“心中醉时胜醒时”等等。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今山西忻州人,金国末年人,好诗词,博古通今,有“诗史”之称。金国灭亡后,他隐居不仕,取“一卮芳酒”,与“山花山鸟”相伴,融悲愤于琼浆玉液,悲壮洒脱。此情此景之下,他挥笔写下一首《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词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罢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词的大意是:
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不合乎人之常情。
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
我喝了三杯以后,渐渐地就觉得远离了尘世。
喝光了一斗酒后,更觉得把胸中的郁闷不平都浇没了。
酒醒了,再接着喝,喝醉为止。
喝醉了,再慢慢地醒酒。
屈原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形容憔悴,让人心生可怜。
屈原的《离骚》,读完了就觉得浑然无味。
还是像爱酒的诗人阮籍那样痛饮美酒图一醉,才是最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好问这首《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是一首托物抒怀词。
整首词议论起笔,是说只近浮名而不饮酒,也未必有其成就。接着,便是对酒的功效的赞颂:三杯之后,便觉远离尘世,然后,再用“一斗”递进一层,强烈表现酒的作用和自己对酒的需要。
然后,表明自己目前的生存状态就是醉生梦死,借酒消愁愁更愁。再将屈原与阮籍对比,就醉与醒,饮与不饮立意,从而将满腹悲愤,更转深一层,最后,自己决然地选择了像阮籍那样借酣饮以避乱世。
全词语言质朴,简洁明快;夹叙夹议,重在抒怀;善于用典,纯熟自然;词风悲壮,沉郁苍凉;清雄顿挫,慷慨激昂;蕴藉深邃,意味悠长。
突出特点是托物抒怀,紧紧围绕喝酒的功效及其带来的好处展开描述和议论,说明只有借酒消愁,借助大碗喝酒痛饮,才能浇去胸中郁闷不平,进而,表明自己不会步屈原后尘去追求虚名,而是要效法阮籍日日买醉,以逃避乱世的烦扰。最终,抒发了自己国破家亡、人世沧桑的流离之悲。
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没有醉过酒的人,就没有切身体会,醉酒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若非情非得已,谁会去喝得酩酊大醉、自己作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