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宜昌市图书馆“蒲公英漂流书屋”暨“法治进校园”活动走进宜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宜昌图书馆“蒲公英漂流书屋”暨“法治进校园”活动走进宜都

《三千岁的胡杨林》《这里是中国·西安》《千里江山图》……随着“蒲公英”种子落地生根,600册图书、期刊“漂流”到了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中小学。

执心灵之笔,绘斑斓世界。十年来,宜昌市图书馆建立了25家“蒲公英漂流书屋”,让优秀儿童读物直达乡村,成为学子最亲密的伙伴。创成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宜昌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让书香浸润全城,文化之花开满了大地。

馆舍如林 书香满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宜昌市图书馆

上午9时,宜昌市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内座无虚席。备考的学生、自由职业者、退休的老人……每个人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1956年图书馆刚成立时,仅藏书14000册,是一个简单的阅览场所。”刚刚退休的宜昌市图书馆原副馆长彭定红回忆道。

从纸质文献到数字资源;从图书阅读到影音赏析;从书架书桌到数字听书机……随着时代的脉搏跳动,宜昌市图书馆不断蜕变升级,拓宽服务边界,悉心呵护着每一个渴望知识的有趣灵魂。

目前,宜昌市图书馆馆藏文献118万余册(件)、数字资源总量132TB,年均接待读者30余万人次,线上服务超60万人次。

按照标准化、均等化要求,宜昌不断完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让更多高品质文化资源向基层渗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鲟龙书局

41个文化馆、图书馆、非遗馆,110个综合文化站、1629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网络,确保每个乡镇、街道、村和社区都能享受丰富的文化资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构建,更是让那些小巧、精致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布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宜昌积极探索“全民公益”与“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路径,建立总分馆、流动图书馆、线上图书馆“三位一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笔社区农家书屋。

宜都整合农家书屋、市镇图书馆资源,开发数字农家书屋APP,为群众搭建起“私家书屋”;当阳每年推出的阅读推文,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已吸引近10万人次观看……

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更多数字资源正飞向云端、飞到了群众手中。

精准服务 全民共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文化讲坛·名家讲坛”之长江文明专题讲座。

“人民艺术家”王蒙、著名学者谢有顺、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在三峡文化讲坛的璀璨舞台上,众多文化“巨星”留下了智慧足迹,点亮了文化之灯。

“三峡文化讲坛创办于2009年。2017年,我们大胆探索,引入服务购买机制,推出了更加精彩的‘名家讲坛’。”宜昌市图书馆馆长刘明介绍说。这一创新之举,在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第一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征集推广活动”中荣获优秀案例奖,更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推广。

风雨兼程15年,三峡文化讲坛早已蜕变成宜昌文化讲坛第一品牌,成为宜昌市民的精神乐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

持续丰富服务供给,宜昌还孕育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宜昌艺术节等150多个大型惠民品牌,与全民共享文化盛宴。

针对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宜昌也推出了“你读书我买单”“你点师我培训”等一系列“点送式”服务,更加精准地满足群众期待。

斑斓的色彩、跳动的音符、灵动的旋律……华灯初上,三五成群的青年走进宜昌市群众艺术馆,参加“市民艺校”,用热爱洗去一身“班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四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

今年3月,宜昌市群众艺术馆整合培训课程,推出全民美育课堂——市民艺校,作为“点师培训”的升级版,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课程36门、830余课时,惠及民众14600人次。

群众参与度的提升,为公共文化机构品牌服务项目注入了活力。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打造全新服务场景创新乡村文化实践”获2023年度“新政策 新动能”全省文旅新空间培育机制创新案例;市图书馆牵头实施“蒲公英漂流书屋活动”获评宜昌优秀慈善扶贫项目……

创新发展 精品迭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辞大典·第一编》首发式暨《楚辞》文献整理座谈会。

“著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注得一部古书,允为万世弘功。”

今年4月,《楚辞大典·第一编》首发式上,各位专家不吝溢美之词,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美政理想、浪漫主义诗歌,到端午文化、“天问一号”……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及《楚辞》历久弥新,牢牢占据着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C位”。“宜昌以传承与弘扬楚辞文化、屈原与文化为己任,编纂《楚辞大典》,充分彰显了文化自觉。”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忍不住盛赞道。

研究、保护、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宜昌建成各级非遗传承基地163个、传习所85个,培育了一批蜚声业界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社会文艺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视一套《山水间的家》走进宜都。

近日,央视一套《山水间的家》栏目组慕名而来,走进“中国谜语村”——宜都青林寺村,探索世代相传的谜语文化。

青林寺谜语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今年2月,代表性传承人赵兴寿也升格为“国家级”。他说,近年来,宜都致力于挖掘、培养文化传承人,编辑出版著作等,让青林寺谜语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编历史话剧《屈原》。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生态,宜昌的精品佳作层出不穷:《打银锁》《阳台的花儿开了》斩获全国群星奖,《古道茶人》荣获湖北艺术节楚天文华剧目奖;新编历史话剧《屈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 “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的新创剧目……

路漫漫其修远兮。宜昌将继续立足城市特色,凝聚历史文化力量,讲好峡江流淌着的动人故事,精妙呈现历史长河中的人文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