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未来20年内,四大房产收割工具将组装完毕。无论你买不买房,都将被无情收割。你可以逃过第一种,但绝对躲不过第四种。今天,就让我们来解剖这四大工具,看清房地产的本质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租房:表面是降低房价,实质是变相收割

地租新政,本质上是借道租房,对我们未来收入的提前收割。保障性租赁房的大量供给,表面看起来是利好,实则是开发商的另一个盈利渠道。一次性囤积大量保障房,然后包装成REITs这样的金融产品,变相收割未来20年租金。

二、好房:以"住得更好"为名,行消费升级之实

设计规范突变,容积率放开,各地纷纷推出"好房子"。那些当年被诟病的"坏房子",恰恰就是政策放纵的结果。如今又出尔反尔,不就是想以"提升改善需求"之名,行让利开发商、刺激消费之实。

三、房地产税:避无可避的帝国掠夺

房地产税,是一场回避不了的掠夺。随着土地出让金式微,长效税费将成为地方新的财政支柱。不管你的房子是70年还是永久产权,都逃不过被房地产税这把尺子丈量。只要帝国需要,征收房地产税就有了充分理由。

四、房产保险:紧箍一生的枷锁

房屋定期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质量保险,种种冠冕堂皇的名目,实质是让业主终身为房子买单。这些强制性保险,把房奴变成提款机,让你不得不为房子的方方面面买单,直到老死。

由增量到存量,从买房到租房,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逻辑在悄然改变。过去靠高周转、高杠杆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于是租房、征税、保险等成为房企和地方的新盈利点。而普通百姓,或买或租,都难逃被收割的命运。

房地产业该如何走出这种怪圈?有人说,要遏制房地产的过度金融化,回归居住属性。有人说,要加强金融监管,切断资本与房市的不当联姻。还有人说,应加快培育多元产业,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

十几亿人,不应只做有房、租房、无房身份里的棋子。房子,不该是围猎的筹码,也不该是繁荣的幻象。它该回归简单,给人以栖身之所,给生活以依靠。或许只有这样,房地产,才有希望。

透过四大收割工具,我们看到了中国房地产业由增量到存量、从买房到租房的演变逻辑。这背后,既有政策的牵引,也有资本的狂欢。普通老百姓,不过是这盘大棋中任人拼凑的卒子。

面对这些堂而皇之的收割,我们能做什么?也许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提高认识,看清本质,不做被收割的羔羊,是我们必须做的。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遏制资本的无序扩张,让房子回归它应有的样子。

买房难,租房也不易。但或许总有一天,每个人都能在一个安稳的空间里,做回简单而踏实的自己。房子不再是负担,而是生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