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8月,申城高温酷暑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气温更是连日冲击40℃高温。在三伏天的“高温烧烤模式”下,预防中暑尤为重要。近期,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在新启用的急诊及危重症诊治中心救治了多名热射病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一位30岁的建筑工人被工友送到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急诊室,护士立即对其进行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体温竟然高达42.6℃!当时患者神志不清,已经点头样呼吸,血压只有70/40mmHg,指末氧饱和度80%,鼻腔出血。原来,患者一大早就在户外干活,虽然才9点多钟,但是其在强烈的太阳光下已经炙烤了3个多小时。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当即确定患者为热射病。医院立即将患者收入了ICU抢救,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补液扩容、冰毯降温、留置胃管接胃肠减压等,但患者体温仍高于41℃,情况十分危急。最终,随着血透机器的持续运转,患者体温逐渐降到了37℃以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恢复了正常,电解质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入住ICU10天后,患者终于达到了出院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急诊科兼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鑫健介绍说,人类是恒温动物,体温过高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中暑就是体温过高引起的疾病。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严重的中暑又称为热射病,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周鑫健表示,根据严重程度可以把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可以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先兆中暑的临床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C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如果出现热痉挛——高温环境下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或者热衰竭——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以及体温升高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经典型热射病好发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如少汗症、严重皮肤疾病)、虚弱或卧床者、婴幼儿、酗酒或吸毒者、孕产妇,以及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药物(抗胆碱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的人。在夏季要关注这些群体的居住环境,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适时增减衣服;注意多饮水,避免脱水;如发生感冒、腹泻、发热等,及时就医;避免把儿童单独留在汽车内或狭小空间内。

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户外剧烈运动的青壮年及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职业群体。在大强度训练或劳作前应合理安排休息,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是预防热射病的重要措施。发生感冒、发热、腹痛、腹泻、负荷过重、夜间休息不好等个体应列为重点关注对象,适当予以照顾。同时,及时补水十分重要,体重丢失超过2%极易发生热射病。在高热高湿环境中进行大强度活动时每小时脱水可达1~2L,建议每小时补充含钠饮品1L。关注重点人员及表现异常人员(面色苍白、面色潮红、精神/行为异常、自觉身体不适等),测量核心温度,做到预防或早期发现热射病,一旦发现核心温度超过39℃应停止训练或工作,迅速降温,待体温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训练或工作。

记者:吴会雄‍‍‍‍‍‍‍‍‍‍‍‍‍‍‍‍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