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句诗出自于原本被流放夜郎孤独终老的李白,突然被大赦回乡经过三峡时的有感而作。

有人调侃,李白站错队伍中国就多了一位千古流芳的诗人。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李白“幸运”,就如那位手下出了六位元帅与六位大将的原国民党上将张发奎,他就混得很惨。

以至于晚年感叹,后悔了。

年轻的军长

1896年12月,张发奎出生于广东韶关,八岁被家人送入私塾学习。原本他应该有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生,学校毕业后或许会去做一名学徒,然后结婚生子,然而一切都在他15岁那年的夏天截止。

那年夏天他与好友一起外出游泳,好友不慎溺水而亡,张发奎内心害怕被追究责任,遂连夜出走广州,从此开始了一人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靠着边做学徒边考学,成为了广东陆军小学一名学生。由于他敏而好学成绩优异,很快在一众学子中脱引而出,最终于1916年成为孙中山一名警卫员。

那个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一定程度上也给了张发奎发展的机会。张发奎胆子大,心思缜密,作战方面很有一套,经常是遇上硬仗打胜仗,仅30岁就成了第四军军长,可谓是前途无量。

而且张发奎本人是非常具有爱国情怀,别看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格外拎得清,是我国著名的抗日名将,有“中国 铁将军”之美称。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拉响了,当时张发奎任第八集团军兼右翼军总司令。日军一开始是想要以德国的“闪电战”方式,击溃中国防线的,因此在最初火力投入特别大,每个日本军人的好战情绪也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面对这样一群穷凶极恶的敌人时,张发奎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他带领着战士们在浦东地区数十次抵御并击败了日军的进攻。也是他亲自指挥炮兵轰炸日本司令部,给当时徘徊在海上的日军旗舰“出云号”当头一棒,被誉为神炮。

尽管在后来的战事中,蒋介石临时换帅将张发奎调任至中央军与左翼军,他仍旧表示“尽最后一分力,流最后一滴血”。

最后张发奎在腹背受敌的困境下,不得不放弃上海,退至武汉,此后又接连参与了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粤北战役、桂柳会战等战役,为新中国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这样一位作战勇猛的战士,活到抗战结束理应会有一个相对优越的结局,要知道当年他手下的林彪、朱德、贺龙、徐向前、陈毅、叶剑英、粟裕。建国后哪个不是元帅将军级别的人物呢?

究其所以还是站队的问题。

多次反复的站队

他站队的错误不是一两次,而是多次,或许这才是导致他晚年直呼后悔的真正原因。

第一次站错队伍是1927年4月宁汉分裂期间,他站队汪精卫,公然反蒋。6月份还一度集结军队,要进入江西武力反蒋。没想到7月份宁汉合流,张发奎没有了反蒋理由,又追随汪精卫蒋介石反对我党。

9月份他再度与汪精卫合谋,驱逐国民党内部桂系势力,这次的站队最终以张发奎兵败告终,他又再次追随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间来到了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张发奎自然站在蒋介石这边,攻打桂系军队。不过到了9月,他再次反水于蒋,与桂系合攻广东。

总之在抗战之前,张发奎就一直处于反复站队过程之中,也进一步反映出了当时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严重性。

不难想象,多次反复的张发奎,即便个人能力再突出,他也很难有人真心愿意带他,支持他。毕竟谁也不想养一个不知道何时会背叛自己的将军。

移居香港的晚年

可惜的是站队如此多的张发奎,却没有一次站在我党这边,抗战结束后他还不承认华南抗日游击队最终计划对我们进行清剿,至此断送了他“功成名就”的道路。

1949年7月,他向国民党提出辞职并移居香港。在香港的日子是他人生中最为平静的时光,但又有哪位带兵打仗的将领不期待成为名垂青史的将军元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当1955年我国授衔仪式将帅评定结果出来时,眼看着自己曾经的“手下”各个都成了大元帅大将军,说实话他的内心还是有些惆怅。

甚至在别人询问他的感受时,也坦然自己后悔了。只不过人生轨迹已经走到此,又是如何能够随便被改变呢?

1980年3月10日张发奎因病逝世,走完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

结语

能从一个毫无背景的逃难之人,最终成为抗日名将,张发奎的一生充满了励志。然而他到老却没有得到一个想要的“风光”结尾,也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