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晋之好”只是秦对晋好

——新视角读《史记》之十九

文/宋玉山

“秦晋之好”,是指春秋时期,秦晋两国相互联姻,关系很好。现在,人们还经常使用这个成语。但从《史记》记载来看,所谓“秦晋之好”,只是秦国对晋国友好,而晋对秦并不好,甚至经常干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的事来。

当时,晋国强大,秦国正在崛起。秦穆公为了谋求东进,制定了与晋友好的策略。秦穆公向晋献公求婚,迎娶了公主,就是太子申生的亲姐姐,也是重耳、夷吾的异母姐姐。这是秦晋之好的开端。

晋献公为了让小儿子接班,逼死申生,逼走重耳夷吾。晋献公死后,一些大臣为太子鸣不平,接连杀了献公的两个小儿子,想迎接重耳回国继位,但重耳不愿意回去。夷吾却跃跃欲试,他与国内大臣联络好,就去找姐夫秦穆公,许诺说:“您如果扶我登位,我愿意割让河西八城给秦国。”秦穆公听了很高兴,既有人情,又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派兵护送夷吾回国继位,就是晋惠公。

不料,晋惠公登位以后,竟然食言了,派人对秦穆公说:“大臣们都不同意,说祖先拼命流血打下的土地,不能随便送给别人,只好对不起了。”秦穆公气得直瞪眼,但为大局着想,也只好忍了。

晋惠公登位以后,恰遇灾年,粮食歉收,百姓流离失所,情况十分严重。晋惠公无奈,只好厚着脸皮,再去求姐夫援救。秦国大臣都气哼哼地不同意,秦穆公说:“夷吾这小子,确实混蛋,但老百姓没有错啊,如果不给他粮食,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呢。”于是,秦穆公下令,紧急征集粮食,水路用船,陆路用车,源源不断地运到晋国,援助晋国渡过了危机。

过了两年,秦国也遇到了灾荒。秦国人庆幸地说:“幸亏当初援救了晋国,现在该他们给我们粮食了。”秦穆公派人去晋国求援,万万没有想到,晋国不仅不给粮食,反而趁着秦国闹灾荒,派兵打了过来。晋惠公还振振有词地说:“当年,天降灾祸于晋,秦不灭我,是违背了天意;现在,天要降灾灭秦,我不能违背天意啊。”

秦穆公这回真火了,亲自领兵对敌。秦国军队义愤填膺,人人奋勇争先;晋国士兵自感理亏,个个不愿向前,结果可想而知,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活捉。惠公被擒以后,秦国上下,纷纷要求宰了他。

这时,周天子派人来说情,晋惠公姐姐穆公夫人也苦苦求情。秦穆公心里的火气,忍了再忍,终于又忍下去了,还是从大局考虑吧。秦穆公对晋惠公施以诸侯之礼,答应放他回国。晋惠公羞愧,与秦国订下盟约,回国后献出河西之地,还让太子圉到秦国作人质。秦穆公把同族的女儿嫁给太子圉,再结“秦晋之好”。

秦穆公以礼对待太子圉,但太子圉像他爹一样,也是不识好歹。他听说晋惠公有病,竟然不辞而别,自己偷跑回去继位了。其实,秦穆公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护送他回去做国君,他却对秦国信不过,秦穆公很是失望和气恼。

这时,秦穆公另一个小舅子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知道重耳贤明,愿意帮助他。重耳在外流浪多年,也想回国了。双方一拍即合,秦穆公派军队护送重耳回国,晋国人纷纷欢迎重耳。重耳推翻公子圉,登位当了国君。重耳果然贤明,他在位的那些年,两国关系不错,没有发生纠纷,算是做到了秦晋之好。

可惜好景不长,重耳一死,形势又急转直下了。一次,秦穆公派军队去偷袭郑国,需要经过晋国地盘。由于秦晋之好,秦军没有防备。没想到,晋国在险要之地郩山埋伏重兵,把秦军杀得片甲不留、全军覆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殽之战”。秦穆公悔恨不已,痛下决心,训练兵马,准备复仇。

几年以后,秦穆公亲率大军,浩浩荡荡渡过黄河,去攻打晋国。大军渡河以后,秦穆公下令焚烧船只,表示有去无回之决心,这比项羽的“破釜沉舟”要早几百年呢。俗话说,哀兵必胜。秦军同仇敌忾,一路攻关夺隘,势不可当。晋军据城坚守,不敢出战,眼睁睁地看着秦军在城外耀武扬威。按当时秦国的实力,要想灭了晋国,还是不可能的。

秦穆公率军来到殽山战场,虽然过去了几年,但仍然是白骨遍野,阴气森森,惨不忍睹。全军将士号哭三天,声震寰宇。秦穆公为阵亡将士筑坟祭奠,然后率军回国。至此,秦晋之好彻底破裂。

其实,晋国这样对待秦国,也是有原因的。晋国知道秦国雄心勃勃,不愿意让他向东发展,更不希望他强大。两个邻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真正的友谊。晋国的一些做法虽然欠妥,但为了国家利益,无可厚非。晋国死死挡住了秦国东进道路,对维护中原地区稳定,也作出了一定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