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建国初期上海市的“二把手”,在特殊年代直面当时如日中天的反革命集团,不屈不挠,身居高位却不同流合污,在与反革命集团抗争时含冤入狱不曾失节。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陈丕显。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陈丕显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他身上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1916年3月,陈丕显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南阳区官连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原本陈丕显可能也只会像自己的父辈一样,在田地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革命之火烧到了他的家乡,陈丕显为追求自己的革命理想,于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少年时代的陈丕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时代的陈丕显】

两年后,陈丕显转为我党的正式党员,命运就此转动,陈丕显开始了为我国为我党的光荣事业奋斗的六十年。

在建国初期,陈丕显任苏南区党委书记同时因为国内人才紧缺,但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刻,又同时身兼苏南区党委财政经济委员会书记、苏南军区政治委员等。

之后被调往上海,参加在上海的一系列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

【1963年陈丕显(右一)与周恩来(右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陈丕显(右一)与周恩来(右四)】

1965年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不幸病逝,党中央临时指派陈丕显负责市委、市政府的工作。

但是当时正处于特殊年代的“前夜”,社会风气越来越不对,陈丕显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并且一直在想办法遏制住这股浮躁的风气,希望自己可以力挽狂澜,将那点不对的苗条掐灭在摇篮中。

【抗战时期的陈丕显(193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期的陈丕显(1938年)】

但是陈丕显一个人实在是过于势单力薄,仅仅一年的功夫,“火药桶”便炸开了。

就像是一夜之间,上海市便开始混乱了起来,各行各业突然涌现出不少“毒虫”,社会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还在不断扩大,直到上海市全境。

陈丕显面对这样的情况焦头烂额,身居高位却什么都办不到,陈丕显觉得自己辜负了党的信任,一段时间之后,积怨成疾,最后不堪重负,病倒了。

(左一管文蔚、左三刘先胜、左四刘季平、左五陈丕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管文蔚、左三刘先胜、左四刘季平、左五陈丕显)

周总理听说之后,立即给陈丕显打电话,表示了自己的关心,并且委派北京的专家前去上海帮他做诊疗,后来总理和邓公来到华南出差的时候,还专门去医院看望了他。

1966年底,陈丕显才病愈出院,继续参加到工作中去,但是由于陈丕显的缺席,上海市的动乱愈发严重,到了1967年初,反革命分子将市委的权力架空,失去实权的市委成了一个空架子,陈丕显发布命令却根本无人理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反革命分子更是无法无天,闯入办公室,将陈丕显“抓捕、关押”八年后被邓公救出。

经历这件事的陈丕显并没有对党和国家失望,也没有背弃自己的信仰,被解救出来后,前往云南积极参加工作,1982年被调回中央,次年他改任政法委书记,主管司法,职级为副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陈丕显吸收当年的教训,更是一手创建了武警部队,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于1995年8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