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12日,重庆市江北县(当时属于四川,现在的重庆市渝北区)南桐矿区青年公社堡堂大队(村)传来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大队书记王茂全接到四川省委的通知,就任中共四川省重庆市委常委、市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

“村官”一下上调到大城市,成为市级干部,大大出乎村民的意料。

更让人意外的是,几个月后,王茂全还当选为中共四川省重庆市委书记,重庆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消息传来,堡堂大队再次轰动,村民奔走相告,纷纷为小山村出了一个“大人物”感到骄傲。

到了十年之后的1984年,53岁的王茂全地位再次发生变化,调任中共重庆市江北县委书记,成为一位“能上能下”的官员典型。

一个农村大队书记,为何会一跃成为“大官”,又因何调整为县级干部?

这一切,还要从“农业学大寨”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知道,建国之后,国家一穷二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奋斗精神。要激发这种精神,各行各业都要树立典型。

那个年代,有句名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谓的树立典型,就是树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军队方面,我们有雷锋、欧阳海;工业领域,我们有铁人王进喜;农业方面,也有一个典型,那就是陈永贵。

陈永贵是中共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支部书记,在建国初期,他甩开膀子率领全村群众,响应中共中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号召,不分四季,大干苦干,抡起锄头修造梯田,兴修水利。

经过几年的奋斗,大寨的粮食产量增加了7倍。他们终于将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大寨,变成了一个丰足的大粮仓,让缺吃少穿的村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大寨的成功,产生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让全国人民干劲倍增,为全国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64年,《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报道了大寨生产合作社(后为生产大队)的成功经验,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

主席专门为大寨题词,提出一个口号:“农业学大寨”。

从此,陈永贵的命运也发生改变,不但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还在1967年后,担任了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等职。

1969年4月,陈永贵光荣地出席了党的九大,并且当选为九届中央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1月,陈永贵的人生走上巅峰,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的农业工作。

陈永贵的名字,在20世纪70年代可以说家喻户晓,是那个时代造就的英雄,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誉。

王茂全跟大寨和陈永贵有什么关联?

王茂全跟陈永贵一样,都出生在农村,而且是山村。所不同的是,陈永贵出生在山西昔阳县,王茂全出生在四川重庆。

在新中国建立前,山村都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王茂全和陈永贵还都是基层干部,都担任党支部书记。

所不同的是,两人的年龄相差很大,王茂全出生于1933年,陈永贵出生于1915年,相差15岁,跟陈永贵相比属于小字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茂全出生之后,恰逢中国的多事之秋。

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瑞金建立了苏维埃政府,但是不久后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革命果实被葬送,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后来日本又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不得不联合我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战胜利,迎来了和平曙光。

然而蒋介石为了搞独断专行,又发动了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结果失去人心的国民党政府政权终于被推翻,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得以当家作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茂全出生之后,国家就战乱不断,没有过上一天安稳日子。他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为了生存他要过饭,甚至偷过地主家的庄稼,到饭馆吃过别人吃剩的饭菜。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王茂全去要饭,到了一个财主家,地主儿子拿着一块点心正在吃,看到王茂全之后,他说了一句话,让人终生难忘:“你学狗叫,我就把点心给你吃。”

王茂全大怒,对地主儿子怒目而视,那小子被吓哭了。地主出来后,将王茂全一阵毒打,然后将点心扔给狗吃了。他还冷笑着说:“穷小子,生来就是穷命,连狗都不如。”

王茂全气得紧握拳头,恨不得把地主家一把火烧掉。

但是恨归恨,却无法改变命运。

新中国的成立,无数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自然也包括王茂全。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搞土改,将地主霸占的土地分给了穷苦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百年来,世世代代只能给人打工当佃户的农民,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

1950年春节,王茂全穿上了新衣服,贴上春联,点燃起鞭炮,一家人高高兴兴过了一个平生最愉快的年。

面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王茂全明白了一个道理,天大地大没有共产党的恩情大,河深海深没有毛主席的恩情深。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好,报答党的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在合作社表现积极,在1951年的堡堂大队农会选举中,大家一致选举王茂全为农会主任。当时王茂全坚决推辞,因为自己不过才18岁,一说话就脸红,怎么能够当“领导”?

经不住乡亲们的一再推举,王茂全最终还是上任了。

王茂全笨嘴拙舌,不会花言巧语,但是他会实干,靠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赞誉,让大家不由自主跟着他奋战。在随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王茂全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参与进去,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乡亲们对他的信任下,他很快就当上了大队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务变了,很多人都向他祝贺,但是王茂全却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压力也更大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王茂全所在的堡堂大队是一个“田瘦土薄石头多,七沟八梁一面坡,十年九旱灾情多”的穷山村。尽管实行土改之后,老百姓有了自己的土地,但是他们的收入仍然很有限,生活水平提高很慢。

如果是风调雨顺还可以,假如再遇上自然灾害,那就只能喝西北风,生活会更加艰难。

到1964年的时候,新中国成立已经15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只有21.8万公斤,平均亩产还不到190公斤,社员年人均口粮只有100多公斤,一天只能吃到6两粮食。农副业总收入更是少得可怜,还不到5万元,人均收入只有30多元。

在此情况下,上级为了解决村民的温饱,只能给堡堂大队分配返销粮(农民卖给国家的公粮再返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种困境,王茂全夜不能寐。他身为堡堂大队的书记,没有带领大家致富,还戴着吃返销粮的帽子,他觉得自己太不称职。

2月5日,是王茂全的入党纪念日,那天晚上,王茂全拿起沉重的笔,在日记上写道:“乡亲们这么贫穷,不怪天、不怪地,这是一个我大队书记的耻辱。”

如何改变大队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乡亲们不再饿肚子,过上幸福生活,当时的王茂全心里也没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写下日记的半月后,《人民日报》刊登了大寨经验,全国掀起了学大寨的热潮。王茂全就像在黑夜里看到了指路的明灯,他手捧着《人民日报》,把陈永贵的事迹看了一遍又一遍,将大寨的情况跟自己大队的情况做了对比,心里有了方向感。

王茂全深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想学习大寨,必须把群众动员起来,自己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接二连三召开全体社员会议,让大家学习讨论。经过学习,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在会上喊出了振奋人心的口号:

“都是石头村,大寨能行,我们也能行!”

“苦干十年,堡堂大队旧貌换新颜!”

“万众一心,石头变金!”

面对此情此景,王茂全更是热血沸腾,他随即行动起来,请教大家,集思广益,制定了改造农田的“三大战役”计划。

第一大战役,是组织大队的精壮劳动力修筑堤坝,首先解决村里的农田的灌溉问题。

庄稼全靠水滋润,有了水灌溉,旱田变成了水田,粮食能不增产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大战役,将坡田改为梯田,增加土地面积。

王茂全带领大家开山辟石,把山坡改为梯田,治山改土,将村里的土地面积增加了五成。

这一来,村里的粮食总产量唰唰就上去了。

第三大战役,是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说白了就是实行科学种田,引用高产品种,预防病虫害,合理施肥,良种良法配套,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复种指数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茂全等人的努力下,堡堂村的粮食产量逐渐增加,社员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群众生活就像上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堡堂呈现出“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新气象。

到了70年代初,该村的群众口粮增加了3倍,达到了300多公斤,彻底摘掉了吃返销粮的帽子。群众收入增加了4倍多,年平均达到了130多元。

以前村里的男孩都找不上对象,后来周围十里八村的大姑娘争抢着嫁给堡堂大队的小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堡堂大队的新气象,引起上级各部门的关注,成为川东片区的一个先进典型,就连山西省委书记、大寨的领头人陈永贵都亲自来到堡堂进行考察,对堡堂人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说道:“好!你们干得好啊!你们学大寨终于开花结果了……”

干出一番成绩的王茂全自然也收获了很高的荣誉,被评为劳模。随之而来的还有上级对他的重用,其职务不断提升。

从1974年开始,他从一名大队书记被提拔到市委常委,还相继担任了重庆市副市长、重庆市委书记等要职。

此外,在1977年召开的“十一大”上,王茂全还荣幸地当选为中央委员。

虽然王茂全居于高位,但他并没有骄傲自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更没有忘记自己的乡亲。每次回家,他坚持不坐小汽车,总是骑着自行车回去。到了田间地头,见到正在干活的村民,都要停下来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甚至一屁股蹲在垄沟上,握着村民带着泥土的手,促膝长谈,没有一点做官的架子。谁要是有了事去找他,无论能不能办,他都尽量亲自接见,不让对方吃闭门羹。

他交代秘书说:“老家来人,不能让他们坐冷板凳,不然我拿你是问。”

更加可贵的是,王茂全当了市委书记之后,总是小心翼翼,从不用手中的权力为亲人谋私利。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亲人,包括自己的舅舅和姐姐。

即使是自己的儿子找工作,王茂全也同样不出面打招呼。儿子王胜辉从军队复员回到家中,希望借着父亲面子找个理想工作。王茂全却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你有本事,在农村也一样会有出息。”

王茂全的女儿高中毕业,希望父亲出面,推荐自己上师范学校(有一段时间高考停止,上大学都是单位推荐),也被王茂全给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王茂全还是一个能上能下,能急流勇退的人。1984年,他的职务再度发生变动,从市委书记调整成了江北县委书记。

党提倡的政策历来就是能上能下,无论是谁都该如此,这样的人事变动很正常。虽然新职位与之前的级别相差比较大,但是他在接到调令的第二天就去报到,而且面带微笑,没有一点情绪。

作为一名党员,王茂全是合格的,他在不同的岗位始终如一,努力奋斗,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古人有句话叫“宠辱不惊”,王茂全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