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有段时间在公司还亲自担任招聘组负责人,与HR、用人部门一起,集中面试筛选新组建团队的成员。
实话说,我们当时招人时,除了特定的个别岗位外,其实面试都不怎么看大学专业方向了。
因为通过这么多年丰富的团队招人经验来看,其实很多人初始所学的专业跟他实际的工作表现,甚至是工作方向都没有半点儿关系。
这个人在校时的专业,往往只能代表他当初学过什么,很多时候却无法证明他在这个专业上一定优秀,除非拿出特别靠谱的奖项或者业绩证明,不然我都是直接略过的。
一个人在校期间的学习,除了少部分专业外,绝大部分参加工作后,只能用来证明他所在的院校水平,并不能与个人能力划等号。而且这种在校专业能力,往往也是很难考证的,但是,面试时的访谈却是能看出很多人的问题的。
所以我一直很注意与面试人的当面沟通,观察他的现场表现,而在简历筛选过程中,与其它组员强调可以宽松一些,放更多面试人进来,我们辛苦些,多聊聊多观察,这样可能会发现一些好的苗子也不一定。
面试中面对面的访谈环节,其实是个一个时间很短,但是却是能快速筛查对象的过程,面试人的沟通能力、现场情绪控制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感觉能力、时间观念、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很多都能差不多了解,虽然不够全面,但是比面对单纯一份简历要丰富多了。
自从张雪峰抨击很多文科专业后,许多专业学生大为受伤,其实我对此不敢苛同,不管文科还是理科,只要能通过工作达成较高的自我认同感,挖掘出自身的价值体现,并将这种价值发挥到团队业绩中,这就够了,话说你是学文还是学理,在我这里并不重要,也没什么意义。
当然,如果纯粹站在“自我提升”角度来说,我还是有一个方向上的建议:
学理工科的,可以辅修学习点文科中的心理学、经济学。
而学文科的,则可以辅修些理科中的数学、编程、计算机。
我自己就是文科毕业,然后工作之后,一直在与金融、IT、数据分析打交道,身边大把理工科毕业的,却在销售岗位上做得特别好,其实不在于专业,在于你个人喜好与找到合适的方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