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为了更好地修行和悟道,往往七情六欲要斩断,红尘俗事要放下,为此遁入空门之人,都会受到清规戒律的严格约束。

在僧尼四大皆空、六根清净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在理论上和尘世中的爱情是没有交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人非圣贤,也不是神仙,只要还活在世上,又怎么可能完全做到割舍与世间的一切联系。

一些僧尼同样是身在空门,心在红尘。

那么针对和尚与尼姑违反了佛教戒律,发生了僧尼相恋的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呢?

据说,郑板桥在任山东潍县县令的时候,就遇到了一起僧尼私恋的案件。

郑板桥最后是如何处理?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天郑板桥正在县衙里批阅公文,忽然衙吏来报,有位老乡绅带人押解了一对僧尼来报官,说僧尼私通,有伤风化,希望官府严惩不贷。

僧尼私通,郑板桥一听,虽然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但还是当即就安排升堂审案。

在堂上郑板桥将原告被告都仔细询问了一遍,才知晓了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

原来堂下的和尚尼姑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并且从小就认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二人在年纪稍大时就私定了终身。

可是到了婚嫁的年龄,嫌贫爱富的女方父母,根本看不上男方,并且不顾自己女儿的反对,直接将她许配一个老乡绅做小妾。

得知实情的女方宁死不嫁,便找了个机会从家里逃了出来,并且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直接找了一座尼姑庵剃度出家了,这桩婚事才就此作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子得知心上人出家了,万念俱灰之下也找了个寺庙出家了。

整件事情本以为就此告一段落,谁知一年后这两人又在巧合下见面了。

潍县举办了一年一度盛大热闹的庙会,一些寺庙出家人也会趁此机会出来采买、看热闹,就这样这对僧尼在庙会再次相遇了。

多年的感情又如何能忘,整日诵经念佛压抑住的情感,在相遇的那一刻瞬间爆发了,两人免不了做了些破戒之事。

岂料这种事竟然被老乡绅见到了,他一时间气不过,加之僧尼私通本来就有伤风化,便押解二人到了衙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其他人都认为应该从严处置这对僧尼的情况下,郑板桥却当堂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判决:情有可原,允许他们还俗,自由地结为夫妻生活。

郑板桥还为此案写下了诗歌形式的幽默捧腹判词,诗题便是《僧尼私恋案判词》。

《僧尼私恋案判词》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这首诗读来有点意思。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僧尼需剃度都是光头,两个光头一个像是一半的葫芦,一个像一半的瓢,凑在一起就像是一个桃子。

这读来虽然忍俊不禁,但不难看出郑板桥想促成两人美事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颔联则是说这件事已经摆平了,从今之后你们不必躲躲藏藏,大可正大光明的恋爱啦。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颈联则是表达了作者对说男欢女爱的理解。

鸟欢快地时候就会鸣叫,莲花亦有娇媚之态,这本是天性使然,大可不必有什么心理包袱。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尾联更是绝了,郑板桥丝毫不惧、大张旗鼓的留下自己的大名,说僧尼“风流案”我郑板桥就是如此判的,大有欢迎世人来找我学习经验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男女严防、谈爱色变的时代,很多卫道夫的嘴可是不会留情的,但郑板桥敢如此大方行事,成就一段姻缘,当真令人钦佩。

很多人只知道郑板桥是位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并不知他也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官员。

郑板桥20岁就考取了秀才,但在43岁时才得中进士,在近50岁才走上仕途。

故而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过的很拮据,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也了然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使得他在接下来两任县令上都始终做到体察民情、爱民如子,收获了很好的官声。

郑板桥这件“僧尼私恋案”看似断的随意,实则现出他心系民众、爱民如子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