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央视记者采访了一位特殊的富人,郑志军。

为什么说郑志军特殊呢?因为他正在组织一场彩虹跑,本人做起表率,在炎热的天气里,满脸笑容的奔跑,很难想象其竟然是一位年赚2亿的企业老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高二毕业的白手起家,到欠债百万,后又从“中暑”中发现商机,被所有人当成疯子,但坚持下来的郑志军,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郑志军是如何打破人生中多轮逆风局的呢?他的创业路,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本次,就让我们来回顾,郑志军创业的神奇故事。

白手起家的穷小子

之所以用“神奇”这一字眼,是因为传奇二字,实在是有些不够贴切。

郑志军是福建漳州人,原生的家庭不富裕,在他上面还有哥哥姐姐,父母最大的希望,便是郑志军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将来不过苦日子,只不过他们的期待彻底落空了,郑志军对学习并不上心,只念到高二就辍学,时值1990年。

一个半大的孩子,突然离开了学校,能干什么呢?时年17岁的郑志军,似乎早就有了打算,他的性格从来不磨叽,既然已经从学校出来了,那就去打工,或者是创业,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可是没学历又没专长的他,找不到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郑志军也没有因此灰心,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那就去找一份能赚钱的工作,赚得多赚得少就另说了,因此郑志军来到了一家批发市场,负责卖罐头,为此特意买了一辆脚蹬的三轮车,每天都要在市场内进货和送货,几乎是从早忙到晚。

最痛苦的季节,莫过于炎炎夏日了,三伏天的太阳很毒,脚蹬一辆三轮车,人都被晒的脱水,郑志军的应对方式,是光着膀子骑车,车把手上放个冷水浸湿的毛巾,热了就在脸上和身上擦一把,只是由于天太热,毛巾的水很快被风干。

当然,毛巾本质上起不到什么作用,郑志军的皮肤经常被晒的深疼,中暑更成了家常便饭,一个17岁大的孩子如此能吃苦,属实是让郑志军身边的人难以想象,郑志军本人也很怕中暑,他没有办法解决,可谁又能想到,“中暑”会成为商机

在捕捉到“中暑”的商机前,郑志军曾遇到一次罐头的商机,进货需要10万块,他想尽办法说服了家人,东拼西凑加借债,终于攒到了。

原来,郑志军听说了福州市的一件事,以此摸到了商机,在市场上卖6块一罐的猪脚罐头,有一大批需要紧急处理,当前购入只需要一罐两块二,而想要以低价购入,必须全买下来,总价格在10万,只是这件事有没有谱,大伙都在观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郑志军的想法就不同了,放出来的风,总有源头,万一真的靠谱,自己又犹豫了,钱就要被别人赚走了,所以郑志军急忙和家人商议,不论如何也要凑够10万,家人刚开始也不同意,不过最后还是被郑志军说服了。

结果,郑志军成功抓住了商机,不仅还清了借来的钱,还净赚了10万,从白手起家的穷小子,一跃成为万元大户,他的成就,轰动了整个批发市场,但让郑志军没有想到的是,10年后竟然会欠下百万的债务,压的他喘不过来气。

翻盘的过程,也是充满了波折。

寝食难安的百万债

自从创业成功开始,郑志军的人生,就走上了正轨,也赚到了更多的钱,因此想着能在其他领域更进一步。

2000年,郑志军将生意交给了哥哥打理,他有了另一件想做的事情,即投资茶饮料,当时市面上的茶饮料卖的很好,郑志军便想着自己也要分一杯羹,为此专门拿出了80万进行投资,在自家办了个饮料厂,不出意外的赔到血本无归。

原因无他,郑志军当初抓住低价捡漏罐头的商机,是因为罐头无需生产,只需要售卖,但饮料靠批发赚不到多少利润,郑志军想的是自主研发,模仿大品牌去卖,可是这种突然上市的饮料,会有多少人买单呢?

寥寥无几,哪怕郑志军对饮料的味道很有自信,但他的产品没有知名度,甚至连个像样的牌子都没有,批发商看了都摇头,同样是卖,一些大品牌更有保障,虽然进郑志军的货能便宜不少,可要是卖不出去,那就得活活赔死。

所以,郑志军的饮料生意,不出意外的赔钱了,卖出去之后也没有回头客,尽管强撑经营了3年,最后还是因为拿不出钱,无力维持,郑志军无奈接受了破产的命运,所有的风光恍如昨日,他成了一个欠债百万的失败者。

100万的数目,放在当代都不是个小数目,更何况是在2003年了,郑志军寝食难安,一直想着能把这笔钱早点还清,可是没钱都是空谈,而且即便如此,郑志军还想要翻盘,他不愿放弃饮料,一天到晚走市场,早上出门,深更半夜回家。

身边的人,都在劝郑志军早点放弃,就算真的能投资,也无法保证将来还会赔的更多,但郑志军到底还是不愿意服输,别人能做到的事情,难道自己做不到吗?

正是这份自信和坚持,让郑志军迈过了人生最难跨越的一道坎,同年夏天,郑志军有事前往山东,无意中发现渔民的习惯,渔业忙起来时非常辛苦,特别是夏天,如果不做好防护,很容易中暑,所以渔民都会提前准备好大量葡萄糖和生理盐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郑志军忽然想到了自己曾经中暑的事情,他对中暑已经产生了心理阴影,如何预防中暑,仍旧是一个难题,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携带并不难,但这俩味道不是太好喝,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涌现在郑志军的脑海中。

为什么不能把盐分加在饮料里,做一种含盐饮料呢?不仅能防中暑,还能补充盐分,更重要的是味道也好喝。

郑志军的心情十分激动,他刚想到这一点,便决定尽快落实,临海地区的渔民数量特别多,只要自己的饮料研发出来合格又达标,还怕缺少市场吗?因此,在郑志军返回的第二天,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只不过身边的人觉得郑志军疯了。

就拿郑志军的哥哥来说,他不看好市场单一的含盐饮料,而且买设备和寻找技术人员,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所以并不支持。

然而,郑志军却绝对不愿放弃了,他的想法非常坚定,含盐饮料必须要研发出来。

一番神奇的创业

即便没有人看好自己,郑志军也不在乎,或者对他来说,当前才是发展含盐饮料的最好的机会,因为所有人都不看好,那肯定也没有去实施,只要自己大胆敢做,定能稳稳抓住商机,万一别人采取行动,可就追悔莫及了。

没技术?那就去寻找有技术的人才;没钱?那就想办法借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关重要的技术,郑志军经过朋友的推荐,认识了一位泉州的专家,名为吴鸿博,郑志军费了好大力气,才见到吴鸿博一面,但对方却并不看好郑志军,一个没有在饮料行业做出成就的人,找自己干什么?因此,吴鸿博的态度有些冷淡。

但话又说回来了,郑志军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吴鸿博的才能被他看好,那就要不择手段找他帮忙,于是在经过一轮软磨硬泡之后,吴鸿博勉强答应去郑志军的厂子里看一看,结果吴鸿博看了一眼就走了,他摇了摇头,这也能叫厂子?

在吴鸿博的眼里,或者说在接触的工厂中,小作坊是不能被称为厂子的,郑志军成功被这番话刺激到了,嫌厂子小?那就整个大的,郑志军找到了哥哥姐姐,又对着他们软磨硬泡了一番,终于借来了90多万,盖厂房,盖大的厂房。

一个月后,郑志军再次找到了吴鸿博,说要带去去看自己的大厂子,后者有些难以置信,便不太想去,吴鸿博也是一位厂长,平时很忙,但最后还是输给了自己的好奇心,跟在郑志军的身后,目睹了惊掉下巴的一幕。

新的厂房,地基都已经出土了,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月时间完成的,吴鸿博是第一次见到效率这么狠的人,而且相比上一次见到郑志军,对方已经瘦了一大圈,吴鸿博被彻底震撼到了,自己还当个什么厂子,干脆给郑志军打工算了。

从此,吴鸿博成了郑志军的员工,日渐兴起的厂房,也迎来了全新的技术,作为含盐饮料的技术总监,吴鸿博和一众郑志军挖来的人才,共同研究新产品,半年后做出样品,后又经过几十次的试验,终于取得了重大成果。

2004年5月,吴鸿博十分高兴的告诉郑志军,新饮料成功了,能在夏天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就能出效果,而且口味还不错,郑志军则更加激动,坚持了那么久,总算有了成效,马上开始想办法投放市场。

两块一瓶的价格,是郑志军敲定的,比葡萄糖和生理盐水要便宜,沿海地区的渔民们,一听说有这么便宜的饮料,都不太相信,但亲口尝了一遍之后,谁都不说话了,直接向郑志军提出进货,而且还是大批量进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年后,含盐饮料的让郑志军赚了2000多万,这一成果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渔民对饮料的需求非常大,但郑志军却觉得仅是卖给渔民还不够,能解渴又能降温的饮料,作为运动饮料,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吗?

于是,含盐饮料被推广到了爱运动的人手中,两年之后,销售额再创新高,总额超过了6000万,后来他又接手研发果汁,卖了250亩地用来生产,还专门贷款5000多万,以一个神奇的速度,再次创下了新的商业奇迹。

等到2014年,郑志军已经拥有了3家大工厂,一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2亿,一天能生产50万瓶以上的饮料,重量超过300吨。

至此,郑志军的神奇创业故事,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能抓住商机的狠人,行动力是拉满的,比如郑志军一天只睡4个小时左右,和客户谈生意,跑得比助理还快,但凡助理慢上几步,郑志军都已经彻底谈妥了,

结语

化不可能为现实,是郑志军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确实很贴切了,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资产亿万的富人,成为福建农产品的龙头企业,郑志军的故事,不可谓不神奇,他是当地许多员工的偶像。

正如郑志军所言,闻到商机的味道,那就直接行动,担惊受怕的就会错过机遇,那时候后悔就晚了,行动力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