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的思想观念中,尧舜一直是后世公认的圣贤,其中最受推崇的便是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尧将帝位传给能力出众的舜,舜又将帝位给在治水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大禹,这样的权力交接方式,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的美谈。然而,一次盗墓行为却颠覆人们的认识,盗墓者的行为意外让大量记载上古历史的竹简重见天日,这些竹简经过整理后编辑成册,这就是倍受争议的魏国史书《竹书纪年》。

就拿被世人尊为圣人的尧舜来说,《竹书纪年》透露血腥、残酷的一面,晚年的尧被舜所囚禁,舜将帝位传大禹后,竟然遭到流放。这就不禁让人产生了怀疑:儒家宣称的禅让制到底是真是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近代,在疑古派的推动下,上古时期的历史普遍受到质疑,历史上像尧舜这样的人物是否存在都成问题,至于禅位的真假就更不用说了。然而,近年来对山西陶寺遗址的考古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经碳十四测定确定陶寺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加上观象台的发现,许多专家一致认为,陶寺遗址是上古时期帝尧的都城。

陶寺有规模空前的城址和高等墓葬,还有气势恢宏的宫殿遗迹,独立仓储区以及大量手工作坊遗迹,表明当时社会已经有了国家的雏形。一个国家必然存在与之相匹配的国家机器,而军队就是重要的国家机器。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后人对上古时期社会情况十分重要,尤其是当时的国家机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对当时的国家机器稍有了解,就会明白尧舜时期的禅让并不是人们想象那样。帝尧时代有没有专门的军队呢?《山海经》提供了难得的线索,《海内经》有这样的记载:“少暤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弓箭是上古时期杀伤力极强的武器,一般情况下,只有军队才有资格拥有。帝俊将弓箭赐给羿,羿就具备了军人的能力。人们看到羿,很容易联想到后羿,以为是某个人的名字。这样理解并不准确,“后”应作“後”, 就是掌权的意思。羿是指那些擅长射箭的人,后羿就是专门管理射箭的官员,也就是弓箭队的队长。

当时的羿相当于现在的军人,后羿就是军队的领导,或者说是军队机构的名称,或者是官员职务的名称,并非某一个人的名字。最初组建这种机构是炎帝的子孙,请看《海内经》的记载:“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这里的“侯”是指箭靶,发明者叫殳。殳为何制作箭靶?自然是为了传授射箭方法、训练队伍、选拔精英。由此可见,侯就是为了训练军队而出现的,此外,鼓和钟都是发出战斗号令的器具,其发明都叫鼓、延,也是殳的兄弟,他们就是帝俊时期的后羿。

帝俊仅在《山海经》中出现,他就是帝喾,《大荒西经》记载可以印证:“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

后稷是谁?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他就是周人的始祖,姓姬名弃,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既然《大荒西经》提到“帝俊生后稷”,那就说明帝俊就是帝喾,若想更详细了解,请看《山海经中的帝俊究竟是人还是神?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呢?》一文。

后羿作为上古时期的军事机构,组成于帝喾时期,延续到夏朝的太康时期,发生两次重大事件,其一是后羿射日,其二是太康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康失国与后羿有何关系?从《尚书·五子之歌》中大概得知太康喜欢打猎,他有一次到洛水南岸打猎时整整一百天不归,结果被后羿射杀。

后羿为何射杀太康?后人归于太康的昏庸无能、贪图酒色、不理朝政等等,这些都根据《五子之歌》进行猜测,没有其他信息印证,未必恰当。后羿射杀太康,需要罗列罪名,于是劫持太康的母亲以及五个弟弟,让他们在洛水之岸攻击太康,也许谁骂得凶谁就可以取代太康之位。

或许可以通过对比后羿射日,寻找历史的真相。然而,后人听到后羿射日,总是以为后羿将天上的太阳射下来,这也太离谱了吧?谁有这种能力,不妨表演出来,让大家开开眼界。

其实,《山海经》的“日月”并非都是指天上的日月,更多时候是用来指代帝君的子女,《大荒南经》有这样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羲”就是指伏羲氏,“和”就是加在一起的意思,所谓“羲和之国”,就是伏羲氏众多部落联合起来组成的联盟,帝俊就是该联盟的盟主,或者说是一国之君,羲和为他生养的儿子就是以“十日”来命名。“十日”就是天干的名称,也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有了《大荒南经》的记载,我们就可以认为,后羿所射之“日”并非天上的太阳,而是羲和为帝俊生养的儿子。前文说到,帝俊就是帝喾,根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挚为如何不善?司马迁没有说清楚,但如果与太康失国对比,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帝喾之后挚代立,由于出现了后羿射日,于是帝尧登上帝位。之后类似的情况再次重现,夏启之后太康被后羿射杀,结果仲康登上帝位,不同的是仲康未能成为帝尧这样的明君。

不过,后羿是否真的射日呢?整部《山海经》中都找不到明确的记载。 然而,从辑录于其他文献的条目出现了关于后羿射日的说明。比如唐人成玄英在《庄子·秋水》疏引《山海经》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宋代《锦绣万花谷》也引用《山海经》:“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

以上这两则文献都提到羿射日,落沃焦,至于九日还是十日?这个问题就不算重要了,只是说明在古本《山海经》中,确实有羿射日的记载。值得一提的是,《锦绣万花谷》还提到,后羿射日是尧指使的。再结合《竹书纪年》的相关记载,这样的事情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也许儒家思想的影响,后人不敢面对这段历史,于是便后羿射日理解为将天上的太阳射下来,还将后羿射的故事从《山海经》中删除,因此在以后的《山海经》中找不到后羿射日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羿作为早期的国家机器,目的是维持天下秩序,禅让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谓的禅让制其实就是形势所逼,帝尧当然希望能够将帝位传给儿子,只是有了后羿射日的前车之鉴,知道自己的儿子没有足够能力掌控天下,经过慎重考虑,最终还是将帝位传给能力较强的虞舜。他为何将女儿嫁给舜?当然是希望舜在登上帝位后能够照顾自己的儿子。

舜能够登上帝位,很大程度是因为后羿的支持。后来帝舜囚禁帝尧,应该不是他的本意,有些事情他也无法作主。他就象现在的集团公司的总经理,重大决策往往由重要的股东来决定,如果违背股东的意愿,就会被炒掉。

大禹能够接替帝舜,同样是因为得到后羿的支持。舜在晚年被放逐,应该不是大禹的主意。大禹禅位于伯益应该是真实的,他的儿子启能够掌权,肯定也是后羿的支持,估计大禹在生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夏后启讨伐有扈氏,大概也是后羿在背后推动。如果军队不听从他的命令,他又能干什么?

太康失国也不是人们想象那样简单,毕竟军队就掌握在后羿手中,后羿不服从命令,太康又有什么办法呢?也许后羿本来就不希太康继位,后羿与太康之间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太康希望通过狩猎与军队进行互动,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这就触犯了后羿的利益,于是后羿便选择适当的机会将太康射杀了,另立一个比较听话的人。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后羿掌控了国家的军队,为何不自己当国王呢?

尽管有禅让制,但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登上帝位的。太康时期的寒浞是后羿的得力干将,他就有争夺帝位的想法。为了上位,他杀死了后羿,还包括后羿所立的国君仲康,以及仲康的儿子相,总之凡是有可能阻挡他登位的人都杀光了。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少康长大后复国。少康就是一个遗腹子,据说是相的妻子后缗逃回娘家后才生下的,是真是假就无法考证了。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寒浞不是黄帝的后裔却染指帝位,于是成为天下的公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康只是一个遗腹子,他为何能够成为国群?大概在上古时期有这样的规矩,只有黄帝的后代才能成为国君。后羿掌控军队,如果没有规矩约束岂不是可以胡作非为?寒浞自立便犯了大忌,为天下所不齿,鄙夷这个词大概由此而来。夷就是背着弓箭的人,在少康之前叫羿,少康之后成为夷。后羿作为军队的首领,肯定是由国君任命。后羿被寒浞杀死后,这个机构就成为历史。

总的来说,后羿作为上古时期重要的国家机器,在开始的时候还是很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但随后由于人性的贪婪,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加上缺乏掌控的经验,慢慢就开始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