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书之冠”的最佳人选,后世主要围绕苏轼、米芾,开展激烈争论,现代很多学者支持米芾,他的行书飞动潇洒、灵活多变,极具动宕雄健的气魄,艺术风格颇为鲜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好当代追崇个性,其字的爽劲势态,俘获大众芳心,再加上米芾深谙“二王”笔法,所摹王羲之法帖,能够以假乱真,如此高超的笔法功力,更是令人敬佩不已,故而选择米芾的学者偏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从艺术境界分析,苏轼胜过米芾,乃真正的“宋书第一”,正如黄庭坚所言:“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苏轼取学颜真卿、杨凝式、王羲之等人,尽得自然本真之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推崇“尚意”思想,行笔不拘成法,顺应心境变化而写,点画洒脱豪健、刚健婀娜,达到心手两忘的“无我境界”,把真情跃然纸上,格调十分高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譬如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写完《黄州寒食帖》的次年,他重新抄写一卷《赤壁赋》,字迹豁达开张、意忘工拙,达到“神级”境界,米芾完全不是对手。

《赤壁赋》分为前后2篇,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为了缓解贬谪的愁郁,与朋友泛舟赤鼻矶,不免回溯古今事迹,心中感慨万分,然而往事不可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苏轼心境一变,由阴转晴,以明朗乐观的思想,坦然面对人生沉浮,以此撰写《前赤壁赋》,同年10月重游此地,顺势写出《后赤壁赋》。

2篇共计700余字,虽然1年后才重新抄写,但是情感表达依然鲜明,卷中行书雄浑饱满、奇宕劲峭,运笔保持中锋,不断进行衄挫和顿折,势态圆浑凝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危”字,下方横画呈现锯齿状,不了解的初学者,可能以为苏轼控笔不稳,其实此处是衄挫、蓄力而成,能让墨色力透纸背,质感沉厚,更具生动性。

古代很多书家会将波折的势态,以藏锋刻意收敛起来,使外观尽显平滑,当代学者临摹时,无法窥探内部变化,而苏轼没有刻意藏匿,尽数展现外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更显天然质朴之美,易于初学者钻研,如今《赤壁赋》珍贵手稿,现身台北故宫博物院,时常临摹此作,可以强化笔力,感受雄伟峻健之美,笔势变的舒展开阔,更具灵活性和艺术风韵,感受“人笔合一”的高深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苏轼《赤壁赋》台博藏本,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