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正如蜀地杜甫,虽见海棠却未赋诗。”

这是苏轼为一位歌女所写诗句,众所周知,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章皆为翘楚,但苏轼的人生道路并非一路平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因“乌台诗案”被流放至黄州,难得的是,经历了仕途的跌宕和生活的不易后,他依然坚韧不拔,乐观面对。

苏轼在黄州的生活是怎样的?他是如何与这位歌女相识的?又是为何为其赋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台诗案 流放黄州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在湖州任职,作《湖州谢上表》,其中提到“虽汲黯多病,而颇学宣尼;原宪贫居,乃安于颜子”等句。

却被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抓住把柄,认为苏轼以“宣尼”自比,暗讽王安石变法,以“颜子”比喻新法,暗示新法导致百姓贫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苏轼被捕入狱,开始了他的“乌台诗案”生涯。

在审讯过程中,苏轼被指控在诗中讥讽朝政,诽谤新法。苏轼在狱中受尽折磨,但他始终保持文人的骨气,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承认有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御史台还要求苏轼对每一句诗进行解释,并逐一列举其中的“罪证”。

苏轼在狱中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他认为“宣尼”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而“颜子”则是指孔子的弟子颜回。

他表示自己并没有用这些诗句来讥讽新法,而是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先贤的敬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安石当时作为变法的支持者,对苏轼的遭遇并没有表现出同情。反而他认为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

而苏轼的友人,章惇等人则为了解救苏轼积极奔走,为他求情,但成效颇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在狱中并没有绝望,他还创作了许多诗词,比如《狱中寄子由》等,这些诗作皆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经过友人和亲人的努力,再加上太皇太后曹氏的干预,苏轼最终才得以被从轻发落,免于一死。

随后他被贬至黄州,开始了他的黄州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缘自适 乐观豁达

苏轼被贬到黄州,这确实是他在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打击。然而,福祸相倚,黄州也成为了他文学创作和人生思考的重要时期。

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心态可以概括为“随缘自适,乐观豁达”八个字。他并没有因为被贬而消沉,反而是选择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和散文,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广为传世的名篇皆是这个时期所作。

他在《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也反映了他远离朝堂、清心静气的状态下对政治以及社会的思考。

他还在《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风雨中,苏轼没有选择逃避或抱怨,而是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继续前行。

这种乐观豁达的心态,不仅让他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黄州期间,苏轼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反思过去的行为和思想。他深入研究佛教和道教,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这种思想转变不仅让他更加豁达乐观,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真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苏轼在黄州期间还亲自参与了农业劳动,开垦荒地,种植作物。这种亲力亲为的生活方式,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民生疾苦,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苏轼在黄州期间还结交了很多好友,这些人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背景,歌女、酒坊老板、公益人士、药贩等等,这些朋友都在苏轼的黄州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

宋哲宗即位后,高太后临朝听政,她反对变法并重用保守派人士。苏轼作为保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得到了召回朝廷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女求赠诗 惊世骇俗

临别之际,许多文人雅士和青睐者前来为他送行。

当地的歌女李琪与苏轼结识,也到了宴会现场,她对苏轼的诗词非常崇拜,经常将苏轼的诗词谱成歌曲吟唱,还因此有了大量的“粉丝”。

李琪性格内向,虽然一直倾慕苏轼的才华,却也不敢向他讨要墨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送别宴上,李琪害怕经此一别,以后再也不会有机会与苏轼有任何交集,她终于鼓起勇气,走到苏轼面前,羞涩地请求苏轼为她写首诗。

苏轼见状,便答应了她的请求,并提笔准备书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浓蘸饱墨,写下了前两句诗:“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这两句诗看起来十分平淡无奇,甚至在场的人都感到惊讶和失望,李琪也有些难过。

她原本期待苏轼能写出一首华丽动人的诗来赞美她,但苏轼却只是写到自己在黄州住了五年,从没提起过李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众人的催促下,苏轼微笑着续写了后两句诗:“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这两句诗巧妙地借用了杜甫的典故,杜甫虽然居住在四川多年,却从未写过海棠的诗,因为海棠之美难以言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以此隐喻李琪的美丽动人,超乎他的文采所能捕捉,从而表达了对李琪的赞美和欣赏。

当苏轼续写完这两句诗后,满座宾客无不击节称叹,赞声连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不仅颇具才情,还十分幽默,这一招起伏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又让在座宾客如愿以偿听到了如此惊世骇俗之句。

而随后,李琪也因为得到了苏轼的亲笔赠诗得以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