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各地幼儿园“在园儿童人数”出现了显著下滑,就连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也扛不住了。

最近我们在梳理一线城市“小学生人数”和“在园幼儿人数”的时候,发现北上广深的小学生还在增长,但“在园幼儿人数”出现急剧萎缩。

下图是北上广深最近3年“在园幼儿”的人数:

上海“在园幼儿”人数萎缩得最快,2021年的时候还有56万人,到了2023年只有48.41万人了,两年下降了13.6%。

北京“在园幼儿”数量下滑幅度名列第二,两年减少了9.2%。

相比之下,广深的情况稍微好些,但也分别下降了5.5%和7.1%。

如果跟全国“在园幼儿”下降14.8%相比,四大城市还都算“跑赢了大盘”。

从“在园幼儿”规模看,广州第一,2023年末达到了59.82万,深圳第二、北京第三,上海第四。

四大城市官方发布的、截至2023年末的常住人口分别是:2487.45万人(上海)、2185.8万人(北京)、1882.70万人(广州)、1779.01万人(深圳),所以“在园幼儿”占比最高的是广州,其次是深圳、北京,上海人口老化最为严重。

虽然一线城市“在园幼儿”下滑迅猛,但“小学在校生人数”却是继续增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上海小学为5年制,所以它的小学生折算为北广深的可比口径应该是112万左右。

从2021年末到2023年末,全国小学生同比增长了0.5%,北上广深分别增长了12.1%、5.0%、11.2%和8.3%,整体都还不错。

为什么小学生人数和幼儿园人数是背离的?

这跟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拐点有密切关系。

2016年1月,全面两孩政策落地,由此引发了2016年到2017年出生人数的反弹。其中2016年新生儿数量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点。所以最近几年各地小学生人数仍然上升,局部还出现了学位不足的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学招生人数看,近年来的高峰出现在2023年。

小学生入学要求年满6周岁,2016年是生育高峰年,但1月才官宣全面二孩,从备孕到出生需要10个月以上。所以,2016年的生育高峰在四季度,入学高峰延后到2023年秋季。

这个生育高峰只维持了1年多时间,从2018年起新生儿数量不断下滑。2022年,新生儿数量下滑到了956万人,2023年下滑到了902万,跟2016年的高峰期相比,差了将近一半。

当每年新生儿不足1000万、甚至不足900万成为常态后,我们的幼儿园、中小学会过剩到什么程度?老师这个职业会遭遇什么状况?

根据上海市教育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海幼儿园在校生48.41万人,比上年减少9.3%;其中幼儿园招生15.77万人,比上年减少5.6%。2023年全市幼儿园1692所,比上年减少16所;小学664所,比上年减少7所。

也就是说,连大上海都在撤并幼儿园和学校了!

北京2023年的数据没有查到,根据统计年鉴,北京2022年的幼儿园比2021年减少了11所,小学减少了118所。

广深由于增量人口比较多,人口结构年轻,所以最近几年还在大规模兴建新学校、增加学位。比如深圳2023年新增了中小学、幼儿园78所,广州则新增了50所。

但如果你用广深幼儿园人数乘以2,跟小学生人数做一个对比,就会发现广深的小学学位将很快过剩。

目前广州幼儿园人数乘以2是119.64万人,小学生是129.45万人,未来小学学位至少过剩10万个;深圳幼儿园人数乘以2是111万人,小学生是122.66万人,未来小学学位也至少过剩10万个。

到那时,初中学位也会过剩,学生就读普通公立高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70%甚至80%。广州深圳撤并学校也是早晚的事情,至少学位紧张的局面将迅速终结。

从全国看,之前新生儿维持在1500万人以上,现在未来基本在900万人左右,下滑了40%。再加上人口流动的不均衡,只有一二线城市还有增量,普通三四五线城市以及村镇,在园幼儿、小学生人数未来几年可能下滑50%以上。

事实上,全国各地小学数量一直在缓慢减少中,学校规模变大、数量变少、集中办学,是早已发生了的大趋势,但未来几年这种趋势会“全面提速”!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河南全省小学数量在1978年曾达到48772个,到2000年减少到了41269个,到2022年还剩16925个。

就连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小学数量也从2000年2.42万所,减少到了2022年的1.06万所。

小学数量断崖式下跌,意味着农村、乡镇上学越来越不方便,这加剧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尤其是向大城市集中,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城市和城市之间、城市各片区之间马太效应进一步强化。

村镇、小县城的学校被迫撤并,孩子们上学将变得越来越不方便。这些地方因为财政收入减少,连公交线路都无力维持。其结果,只能让更多的家庭选择离开,形成恶性循环。

有人口增量的大城市情况稍好,但内部分化也会加剧。比如上海的崇明、深圳的大鹏、广州的从化、北京的延庆,由于距离中心城区太远、人口密度偏低,将成为小学、幼儿园撤并的先行区,这会导致一线城市部分城区鹤岗化。

中国人喜欢热闹,我们的土地是国有的,这些都意味着中国不动产的价值逻辑跟美国大相径庭。在中国,中心城区价值是永恒的,郊区永远是小众的、不方便的。

其次,学区房的概念可能会被淡化。

大城市学位紧张时期即将结束,过剩时代不可逆转的到了。未来上一流好学校还是比较难的,但就读二流好学校就不那么难了。

学区房概念可能被弱化,贴牌名校的价值会下降。一二线城市真正一流的学校,其学区房价值依然存在,但其他片区就弱化了。

想通过优质学区还给房子保值,只能选头部学区,而不是二类、三类学区。

第三,幼儿园、中小学的老师将陷入过剩,未来或许跟房地产从业人员一样过剩。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读师范,未来慎重选择;如果已经读了,可以考虑通过上研究生转型。未来,为老年人服务的行业反而会成为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