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太空探索|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周六 · 茶余星话|周日 · 视频天象

作者:Lucie AUBOURG

翻译:贺玉影

校对:牧夫校对组

编排:张莹

后台:朱宸宇

https://phys.org/news/2024-08-scientists-dino-asteroid-jupiter.htm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为大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想象画面,类似6600万年前掉到墨西哥、导致了白垩纪末大灭绝的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图中显示的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奇克苏鲁伯的情景。背景中有火星和小行星体。图源:Mark Garlick绘制。

几十年来,学界对于杀死恐龙的那颗陨石一直争论激烈,最近,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一些关于那颗太空石头起源的重要、深“远”的数据。

研究者们在最近的Science上发表的成果,使用了一种新技术来证明,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造成大灭绝的“嫌疑星”是在木星轨道以外形成的。

而且(和过去的说法不一样),它应该不是彗星。

关于这颗小行星,即希克苏鲁伯陨石的新研究,可以增进我们对于撞到地球的天体的理解。(希克苏鲁伯Chicxulub,位于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

本项研究的第一作者、科隆大学地球化学家Mario Fischer-Gödde告诉法新社记者:“在我们现有的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说,这颗小行星最初是在木星之外形成的。”

鉴于这类小行星很少与地球发生碰撞,这一结论尤其值得注意。

Fischer-Gödde说,在评估未来的威胁方面、或确定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时,这些知识也能派上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这张没有日期的照片展示了位于丹麦斯泰温斯崖的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古近纪边界层,这个全球边界层含有希克苏鲁伯陨石产生的碎片。

(斯泰温斯崖Stevns Klint是位于丹麦东部西兰岛上的一处陡峭的断崖,其总长度达14.5公里。斯泰温斯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地形之一。)

新发现基于对白垩纪和古近纪之间形成的沉积物样本的分析,当时正赶上小行星的毁灭之撞。

研究人员测量了钌元素的同位素,它在小行星上并不少见,但在地球上却极少。因此,通过检查多个地质层中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标记有希克苏鲁伯陨石的碎片),他们可以确定所研究的钌 “百分之百来自这颗小行星”。

Fischer-Gödde说:“我们的科隆实验室是能够进行这些测量的少数实验室之一。”而这是首次在撞击碎片层上运用这一技术。

钌同位素可用于区分两大类小行星:C-型小行星、即碳质小行星,形成于外太阳系;S-型小行星、即硅质或石质小行星,形成于距离太阳较近的内太阳系

这项研究证实,引发特大地震、造成全球寒冬、灭绝了恐龙和大多数其他生命的小行星,是一颗在木星以外形成的C-型小行星。

20年前已经有人做出了这样的论断,但远不能确定。

这一结论令人震惊,因为大多数流星、即小行星掉到地球的碎片,Fischer-Gödde指出,它们都是S-型的。

难道说希克苏鲁伯陨石在木星之外形成之后、就朝着地球呼啸而来?倒也未必。

Fischer-Gödde说:“我们不能确定这颗小行星在撞击地球之前藏在哪里。”他补充说,这颗小行星在形成之后,可能在小行星带停留过。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是大多数陨石的发源地。

这项研究还否定了那颗大杀器陨石是一颗彗星的观点。彗星是来自太阳系边缘的冰岩混合物。2021年,曾有一项备受宣传的研究根据统计模拟提出了这一假设。

现在的样本分析表明,该天体的成分与来自彗星的陨石样本们区别很大。Fischer-Gödde说,因此,该撞击物不太可能是彗星。

关于其研究成果的广泛用途,这位地球化学家提出了两项建议。

他相信,如果能更准确地定义自约45亿年前地球诞生以来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们的性质,能够帮助解开地球水的来源之谜。

科学家认为水可能是由小行星带到地球的,很有可能就是像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的那颗C-型小行星,尽管C-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频率更低。

Fischer-Gödde说,研究过去的小行星也能帮助人类预备未来。

“如果我们发现之前的大灭绝可能和C-型小行星的撞击有关,那么如果有一颗C-型小行星要来地球,我们就得很小心了”,他说,“不然那可就是我们的末日了。”

责任编辑:郭皓存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众号:astronomy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状结构和其他东西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