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驻河北村第一书记张春波(左一)与果树所专家对果农进行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资料图

盛夏时节,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雅河街道河北村,种植大户岳福仁的桃园里,一棵棵桃树枝头硕果累累。“我从2017年开始在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种植秋白桃,现在整个果园已进入盛果期,去年秋天来采摘的客人特别多,还有罐头厂的收购商找上门来,我的产量和收入都翻番了!”岳福仁笑着说。

自2014年8月辽宁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以下简称“果树所”)驻村工作队到河北村开展驻村工作以来,不少像岳福仁一样的村民在工作队和辽宁省农科院相关部门的帮扶下,通过大力发展果树产业及食用菌种植、柞蚕放养等特色产业,收入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如今,河北村果树种植面积达到600亩,建成食用菌基地50余亩,柞蚕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断改进,效益不断提升,近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超过10万元。

果树所副所长、原河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赵锋说,果树所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通过科技帮扶为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开拓新的致富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改变单一模式,让农民增收的路子更宽了

河北村地处辽东山区,曾是一个贫困村。2014年时,756户的村子,贫困户就有511户1870人。赵锋对第一次进村走访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村子连个像样的村部都没有,果树数量很少,仅有几十亩大榛子树。大多数农民以种玉米为主,经济效益很低,种植食用菌的农民规模小且分散,还有部分农民养柞蚕,但病虫害比较严重。”

在走访调查后,驻村工作队认为,河北村山地较多、雨量充沛,具有发展经济林和果树产业的自然条件。他们马上与果树所党委汇报,制定出“以果致富、多种经营”的发展规划,并结合当地情况选择了大榛子、苹果、梨、桃等新品种,准备在当地推广试种。

规划虽好,但起步却并不顺利。赵锋告诉记者,工作队给村民们开过很多次动员会,但响应的人寥寥无几。村民认为,种果树前期管理周期太长,不如种玉米一年一收省事。工作队给村民摆事实、讲道理,还组织村民去现代化果园、果树示范村参观。终于,村干部和村民的观念慢慢发生了转变,也有了栽植果树的信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青之园观光果树优新品种示范基地”在河北村的一座荒山上拔地而起。之后的几年里,驻村工作队为基地引进了寒富苹果、早金酥梨、大红袍李、沙金红杏、秋白桃等果树优良品种共16个。其中,果树所自主选育的早金酥梨,园区产量可达2万斤,经济效益可观,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利用果树所的科研资源,多次邀请果树、土肥、贮藏和植保等方面的专家到村进行果树管理技术指导。岳福仁的秋白桃桃园在2022年春季花芽遭遇冻害,产量大幅减少,时任驻村第一书记赵岩马上请来果树所贮藏专家指导他建设小型冷库,以此延长秋白桃的销售期。去年,工作队又邀请果树所桃专家组手把手地教他长梢修剪技术,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的桃园去年产量已达到10万余斤,经济收入20余万元,有了好品种好技术的加持,相信今年产量一定差不了!”望着眼前的一棵棵挂满果实的桃树,岳福仁信心满满。

驻村这些年,工作队通过引进果树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使河北村的果树产业由单一的大榛子种植,发展到如今包括苹果、梨、李、杏、桃、樱桃等品种的多样化种植,全村果树种植面积达到600亩,村民发展果树产业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提升种养技术,甘当科技“二传手”

河北村有蚕场1.3万亩,138户放养柞蚕,蚕丝是村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但是由于管理粗放,该产业常年受到病虫害影响,特别是布甲虫危害猖獗,对产量和蚕农的收入造成很大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柞蚕病虫害防控效果,提高农民柞蚕放养产量,驻村工作队当起了科技“二传手”,积极协调辽宁省农科院蚕科所在当地开展柞蚕生态高效配套放养技术推广示范,建立示范区1万多亩,每年为困难的养殖户无偿提供蚕药,并请专家定期来村进行技术培训。经过多年的努力,河北村布甲虫生物防治效果明显提高,防治率达到95%,大大提高了柞蚕的产量,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现年49岁的返乡农民绍公文从2022年开始放养柞蚕,他告诉记者,在选蚕种、买蚕药、学技术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辽宁省农科院蚕科所专家的指导帮助,而驻村工作队就是村民和专家的纽带。通过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绍公文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专业的帮助,这让他这个“半路出家”的放蚕人也有了养蚕致富的信心。“第一年由于没经验没技术,我放养秋蚕的收入在2万元左右,第二年有了‘外援’,同样的放养面积我的收入达到了6~7万元。今年我打算再多放点儿,争取收入能翻番!”

科技“二传手”还给河北村带来了食用菌种植技术。驻村工作队刚来河北村时,村里只有20多户村民种植食用菌,由于缺乏技术,管理水平低,产量得不到保证,挣不到钱不说,有些年份还赔钱。基于此,驻村工作队依靠辽宁省农科院食用菌所的支持,积极为村民引进滑菇新品种1400柱,并邀请食用菌专家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村民的种养水平。2019年,驻村工作队还协助村委会对村里的50栋食用菌大棚进行改造,并在森铭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的投资建设下,建成了一家集食用菌接种、生产、贮藏、加工一条龙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该基地通过香菇的生产,使河北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7万元,并为村民创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在带动当地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确保了部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河北村村委书记尹加赫说,村子已于2019年底成功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投身院地共建,带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8月,辽宁省农科院同岫岩县签订科技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科技支撑产业振兴为切入点,以果树、柞蚕、食用菌、蔬菜、中药材“五大产业”为突破口,在岫岩建设科技引领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做好驻村工作,驻村工作队也积极参与院地共建工作,依托果树所的科研优势,为岫岩全县的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在岫岩县雅河街道、兴隆办事处和黄花甸子镇等地已集中培训果树种植户200余人。

在结束了七年驻村工作后,赵锋又有了新身份——辽宁省农科院与岫岩县院地共建首席。他表示,院地共建为岫岩县的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2023年至今,双方已在岫岩县示范果树、柞蚕、食用菌、中草药和蔬菜新品种2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45项,农产品的质量获得大幅提升,五大产业平均效益提升10%,农民增收1000万元以上。未来,辽宁省农科院将持续深化与岫岩县的合作,通过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引进、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优化、壮大地域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为岫岩县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从2014年果树所选派第一批驻村工作队进入河北村到现在的十年间,一批又一批驻村干部在这里扎下根来,挥洒汗水,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今年3月,果树所副研究员张春波被选派为驻河北村第一书记,开启了又一轮的驻村帮扶工作。

“身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就是要把农业技术带下乡,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让农业技术真正成为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同时,在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更了解农村需要什么,农民需要什么,从而为今后的农业科技创新找到更多突破口。”张春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