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求职简历中夸大任职经历

被解聘后诉请赔偿

法院:致用人单位产生错误认知且符合解除约定,驳回诉请

求职岗位竞争激烈,而自身经历又略显单薄,于是有人想到了通过夸大任职经历等方式“美化”简历。近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一起因劳动者提供不实简历而引发的劳动合同纠纷案件。

某电商公司拟涉足化妆品业务,但因对此业务并不熟悉,遂通过某网站发布招聘启事,欲招聘具有相关从业背景的高级经理一名。小刘有相关从业经历,通过一次偶然机会浏览到电商公司的招聘信息,便投递了职位申请表。

职位申请表记载小刘从业经历如下:2009年12月至2012年7月担任A网络公司业务总监,2012年7月至2016年10月担任B广告公司客户总监,2016年11月至2019年8月担任C化妆品公司总经理。

经过面试,小刘于2020年9月22日入职电商公司。双方签订了期限至2023年9月22日的劳动合同,其中试用期至2021年3月21日止。劳动合同还特别约定了:不符合招聘条件的情形,包括求职中提供虚假简历或信息的,在订立合同中有欺骗、隐瞒或其他不诚信行为等情形之一的,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电商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

入职后,小刘在项目推进上并不顺利。按小刘制定的产品运营方案执行,电商公司非但不能实现盈利,反将产生巨额亏损。同时,小刘在日常工作沟通中也存在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问题。电商公司于是对小刘的工作经历产生怀疑,便启动背景调查,发现小刘确实存在简历不实的情况。

社保缴费记录记载,小刘自2012年起的实际工作经历如下:2012年6月至2012年7月任职于B广告公司,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任职于D营销公司,2013年5月至2013年6月任职于E传媒公司,2013年7月至2013年8月任职于F销售公司,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任职于G文创公司,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任职于H广告公司,2019年6月任职于I生物科技公司。

2021年3月16日,电商公司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通知解除了与小刘的劳动合同。

小刘不认可电商公司的解除理由,亦不服仲裁裁决,以劳动合同纠纷诉至虹口区法院。

案件审理中

小刘表示,社保缴费记录虽与职位申请表不符,原因在于工作经历多为项目经历,项目经历与社保缴费记录不能完全吻合,是合乎常理的。电商公司欲开发的新化妆品业务并无品牌影响力,为实现长远销售目标,势必需投入推广费用,公司不愿过多投入成本,却希望短期盈利,实属强人所难。所以小刘认为自己并不存在简历“造假”及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形。电商公司为此应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虹口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劳动合同的缔结除依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对方的初步印象及基本情况了解外,劳动者过往的工作经历、工作业绩等亦是用人单位判断劳动者与应聘岗位匹配程度、决定录用与否的重要因素。

本案中,小刘提交的职位申请表显示其在B广告公司具有4年4个月的工作经历,然社保缴费记录仅有2个月;职位申请表载明2016年11月至2019年8月任职于C化妆品公司,但上述期间的社保则分别由多家公司缴纳。对此,小刘并无合理解释。可见,小刘为获取入职机会,提供与其个人实际工作不符的简历材料、夸大了任职经历,致使电商公司对小刘在相关领域具有长期稳定的工作经历、较高的专业水平等产生错误认识,反映出小刘具有欺诈的主观故意。小刘与电商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亦明确,提供虚假简历等情形属于不符合录用条件。电商公司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不构成违法解除。

最终,虹口区法院判决驳回小刘要求电商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诉请。一审判决作出后,双方均未上诉,现已生效。

法官说法

通常而言,简历“美化”是指通过合理方式对简历进行优化的一种方法和技巧,包括从形式上对简历版式、字体的改进,以及通过详略得当的表达,体现与应聘职位有关的经历和特长。简历“美化”的最基本要求是基于事实,简历记载的内容需有相应的事实进行支撑。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简历“美化”无可厚非,但若脱离客观事实进行夸大、虚构,甚至伪造相关经历或教育背景,则有可能构成简历“造假”,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鉴于此,法官提醒广大求职者,切勿为了顺利入职打着“美化”简历的幌子,夸大、虚构任职经历,此举不仅可能造成在面试环节被用人单位“一票否决”,即便侥幸通过面试入职,在往后工作中也可能随时因为这种不诚信的行为而被用人单位辞退,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污点”。

来源人民法院报

文字:郭燕、何元龙

责任编辑:郁玥

动动小手点个在看呗

分享给你第一个想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