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周希汉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之一,一位已离休,开始老年生活的海军副司令员。在一个正在写回忆录的下午,他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由女儿周晓红所带来的已年过60的农民。

据这位老农民接受,自己曾经是周希汉的通讯员,在1942年山西太岳区时期的事情。

后来由于在战争中受伤,导致身体残疾,这才退伍回家种起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之所以找到周希汉是因为,现在的他年纪已老,没有子女的同时老伴残疾又重病,这时他的生活是极为困苦的。

希望周希汉能够就他的入伍和入党情况,加以证明。

这样才能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扶助,从而解决未来生活问题。

那么,这位老农民是如何见到周希汉的?

其实,老汉来找周希汉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有这第三次才碰了运气,见到了周希汉。

在前两次的时候,都是在一门之隔的海军大院门口遭到了拦截。

而这第三次,他没有去海军大院,而是直接闯了将军楼,并在此遇到了周希汉的女儿周晓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见到周晓红时,用笨拙的言语,表达着自己的冒昧,自己的不该来。同时也担心着周希汉的身体状况,毕竟在他的记忆中周希汉的身体在年轻的时候就不是很好。

这样的老汉,不由的让人打心底感到可怜。这样的老汉,自然而然的引起了周晓红的同情之心。

周晓红希望,自己的父亲真的能够让他得到应得的,享受到老革命的相关待遇。

可是,当老汉随着周晓红见到周希汉时,在表明来意后,所得到的是已不记得的答复。

这样的答复不免让老汉格外心急,不停的自我证实着:我真的给你当过通讯员。可是,即便这样,周希汉在再三回想之后,表示仍然不记得这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的周晓红是于心不忍的,向父亲表明,这已经是老汉的第三次来找,并讲明了老汉目前生活的艰辛。可是,这时的周希汉的看法,与他的女儿是不一样的。

他说:不错吗,政府养着他们全家,比我们活的还好嘛。"

父亲这样的回答,不免让女儿周晓红感到格外的震惊,没想到自己的父亲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时的老汉,自然是极为不甘心的,又跟周希汉讲起了他们共同的那段经历,希望周希汉能够回想起来。可是,此时的周希汉仍是云里雾里。对于老汉是他通讯员的介绍,周希汉表示自己当时的通讯员很多,且经常调动、牺牲,已经很难记住每一个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回答,不免让老汉心急,但不停的自我证明是他仅仅能做的事情,他对周希汉讲着胸前勋章的来历:洛阳战役中,给周希汉牵马,由于护马将胳膊炸透了,报的是二等乙级残疾。同时,受伤的那条胳膊的衣服撸起,给周希汉看。

看到老汉的这条胳膊,周晓红又一次的感动不已,可是再看看周希汉,他还是没有任何的表示。周晓红后来回忆说:

在她的记忆中有着惊人记忆力的父亲,对于每次战役的场景、伤亡、以及当时的场面都记忆犹新的父亲,怎么会连身边的通讯员都想不起来,尤其是经过多次的提醒后,还是没有丝毫的印象。

她对于在父亲的记忆中到底遗忘的是什么感到好奇。

即便在周晓红各种方式的劝说下,周希汉还是坚持着自己的认知,坚守着自己的原则。

几经劝说无果后,周晓红就将老汉的生活现状告诉了父亲,周希汉所写的证明,能够让老汉的生活待遇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解决眼前的困境。

当周希汉听到这一点时,不由的火了。

在他认为,向党要什么待遇,一个党员的所作所为也只不过是缴纳一定的党费、参加会议、执行党章、为党的建设作工作,仅此而已。就这样,还要求党给你提供什么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在周晓红和老汉的再三劝说下,周希汉终于同意写下了一份证明,一份模棱两可、没有多少现实意义的证明:

"如今已经恢复党籍,请按党员标准给予待遇。—周希汉"

在写完这份证明之后,他对老汉说到,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是与党性原则相悖的了,剩下的就要老汉自己找组织解决了,他无能无力。对于周希汉的做法,作为女儿的周晓红在一点失望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老父亲的无可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凡是要实事求是,不记得就是不记得,对于自己都不确定的事情是不能乱讲的,这就是周希汉这位老将军所坚持的原则。这是一件发生在周希汉这位老将军身上的一件真实的事情,他的女儿周晓红作为讲述者。你对于周希汉老将军的做法,你能理解、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