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这样一个企业,不仅在中国市场深深扎根,还占据了100%的市场份额,就连像联通这大的中国企业都得为了软件不得不低眉俯首,眼巴巴的恳求合作。

它猖狂的地方不止于此,公司不仅向中国企业索要天价的服务费,甚至还公开表明:永远不会培养任何一个中国员工。

就是这样一个狂妄至极的企业,最终却只能灰溜溜的滚回自己的巢穴,再也爬不起来。

这个企业叫什么名字,它又是如何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的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这个公司就是甲骨文软件系统,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市场后,就一直是全球领先的数据库软件供应商,一度垄断整个中国市场!

这是个什么概念?可以说,它是仅次于美国微软的存在,巅峰时期全球客户超百亿,是当时数据库领域的绝对领军者。

可谁知它眼看自己规模已经足够壮大,竟公然宣称不培养中国员工,限制他们的晋升空间。

中国员工在甲骨文公司而言就是廉价的劳动力,和他们美国员工就是云泥之别,悲惨到就连项目内容都接触不到。

不止是内部员工,甲骨文对中国新兴互联网企业的打压行为令人不齿。

它不仅减少在中国的研发投入,还大幅削减市场推广力度,目的就是为了削弱中国的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作不易,希望各位观众老爷理解,每天作者写作超过12小时,收益只有50多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希望观众老爷理解

更令人愤慨的是,甲骨文对中国企业的盘剥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高额的服务费、数据库费、学杂费等,无不彰显着甲骨文“吸血”的本性。

它对客户的傲慢态度和高价策略,让人不禁怀疑:甲骨文是来做生意的,还是来抢劫的?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莫过于甲骨文逼迫中国联通缴纳6000万元罚款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甲骨文给中国联通发布罚款通知,而且一张口就是索要6000万。

因为当时的甲骨文是中国联通的数据库供应商,也就是说,当时中国联通所涉及的大部分核心业务都是依仗着甲骨文数据库才能实行的。

也许是知道自己把握了联通的命门,甲骨文还要求联通每年都要交服务费,简直就是强买强卖。

没有办法,最后联通还是交了罚款,还购买了甲骨文的新产品。

凭什么甲骨文可以这么狂?它为什么会退出中国市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还要从创始人的生平讲起!甲骨文的创始人是拉里·埃里森,但埃里森的人生开端并不顺遂。

1944年,年仅19岁的未婚母亲生下了他。但父亲抛弃了他,母亲也无力抚养,只得将他送到舅舅家寄养。

然而,舅舅家并非温暖的港湾。

小埃里森生活在破败的出租屋里,周围尽是危险的街区。

他不仅要忍受物质上的匮乏,还要承受来自周围人的歧视和嘲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艰难的童年经历深深影响了埃里森的性格。

他变得孤僻,但内心却燃烧着一团不灭的火焰。

他暗自立志:有朝一日,一定要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

这份倔强和争强好胜的精神,成为他日后成功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获得硕士学位后,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开始寻找公司入职。

1977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埃里森创立了“软件开发实验室”,这就是日后甲骨文公司的前身。

埃里森抓住了与美国政府机构合作的机会,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9年,公司推出了O2数据库,这是全球首个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紧接着,“甲骨文2号”系统的推出让公司声名鹊起。

凭借着技术优势,甲骨文赢得了美国军方的青睐,公司业绩连续12年保持100%的增长,一跃成为业界翘楚。

然而,成功并未让埃里森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一举措如同一声惊雷,在全球商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远在美国的拉里·埃里森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号,他意识到,一个充满机遇的巨大市场正在苏醒。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甲骨文于1989年在北京成立了办事处。

这一举动让甲骨文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科技公司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的中国,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才刚刚开始,数据库很多技术几乎都不会,有也不是一片空白很熟练,这给了甲骨文可乘之机。

甲骨文带着其先进的技术,如同一位探险家,踏入了这片充满未知与可能的“蓝海”市场。

甲骨文的到来恰逢其时。

中国急需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来支撑其快速发展的经济,而甲骨文恰好能够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

就这样,甲骨文开始在中国市场扎根,并迅速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21世纪,甲骨文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甲骨文很快成为了中国数据库市场的“霸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甲骨文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市场,占据了近100%的市场份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骨文的触角延伸到了中国经济的各个重要领域。

银行、证券、航空、电信、能源等关键行业,无一不在使用甲骨文的产品和服务。

可以说,甲骨文控制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关键信息系统。

这种深度渗透,让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变得无可撼动,这才导致甲骨文在中国肆无忌惮的行径。

但有句话说得好: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甲骨文的猖狂招来了中国企业的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被外国技术所束缚的枷锁,正在被一个个勇敢的挑战者打破,阿里巴巴率先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他们投入10亿人民币,历时4年研发出了“飞天”系统。

紧随其后,华为和腾讯也不甘示弱,分别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数据库产品。

华为的实力有目共睹,而腾讯的TDB数据库产品更是展现了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技术实力。

这些中国企业的崛起,无疑是对甲骨文技术垄断的最有力回击。

曾经高不可攀的技术壁垒,正在被中国企业一步步攻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甲骨文来说,曾经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中国企业纷纷与其解约,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失去了大量中国客户的甲骨文,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立足之地。

2019年,甲骨文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大规模裁员。

不仅是中国,在美国西雅图,300名员工失去了工作,研发中心也被关闭。

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科技巨头,最终被迫退出了中国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失败,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企业发展中的诸多警示。

首先,甲骨文的傲慢自大成为了其致命伤。

长期的市场垄断地位,让这个巨人忘记了谦逊和警惕。

他们低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潜力,对本土竞争对手的崛起视而不见。

这种自负,让甲骨文错失了许多应对市场变化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甲骨文缺乏远见和决策失误也是重要原因。

他们未能及时调整战略,适应时代发展大势。

本地化战略的不足,使得甲骨文与中国市场的需求逐渐脱节。

他们似乎忘记了,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唯有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部管理的混乱和人才流失,更是加速了甲骨文的衰落。

优秀的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而甲骨文却未能留住这些宝贵的资源。

人才的流失不仅带走了技术和经验,更带走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此外,甲骨文过度依赖传统数据库服务,缺乏技术创新。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甲骨文却固守已有的技术优势,未能及时转型。

这种固步自封的态度,最终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甲骨文的兴衰史,我们不禁感慨:市场如战场,瞬息万变。

今天的巨人,明天可能就会成为历史。唯有保持警惕、不断创新、贴近市场需求,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商业世界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学习、永远进步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让我们铭记这个教训,在未来的道路上,以更加谦逊和开放的态度,迎接每一个挑战和机遇。

Oracle将大规模进军中国,打响“金色中国”战役,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