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神宗期间的王安石变法主要有两大项,一 个是经济,一个是军事。在“对外关系”上,宋朝最无法忍受的就是西夏的独立,所以灭夏一直就是宋朝的最大对外军事行动,当时,驻守西北的王韶向朝廷呈《平戎策》,表示"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如此,则可使西夏腹背受敌。这个军事战略意图得到了王安石的首肯,并为此开始积极筹备。

因此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受王安石的委派,王韶开始对吐蕃诸部进行招抚,不长时间,王韶在熙河地区占据领土一千余里,也是就是有名的"熙河开边"。而当时占据吐蕃的首领董毡奉行与宋朝的睦邻友好政策,也就是联宋抗夏。但由于王韶到任后,熙河开边就等于实际占据了董毡的地盘和部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此引发董毡的强烈不满,在“外交和战略”上就此倒向西夏一边。而且董毡娶西夏公主。派遣军队袭扰宋朝边境进犯河州,王韶击败董毡的部队,董毡见硬的不行,只好恢复两国关系,但已经不如以前了。

而西夏方面,李元昊死后。其子李谅诈继位。而实际上不过是傀儡皇帝,国家实际统治权在其舅舅没藏讹庞手中。没藏讹庞为巩固权力,又把女儿嫁给李谅诈为皇后。这样一来,没藏讹庞既是国舅兼国丈,还是当朝宰相。在位之日,奢靡无度,治国无方。李谅祚对此自然不满,不甘心做傀儡皇帝。几经秘密策划,李谅诈杀掉没藏讹庞一家终于得以亲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1岁登基的李谅诈,终于在十五岁得以亲政。李谅祚执政后,推行汉化(改用李唐赐姓"李"),与邻国吐蕃盟好和宋朝采取友好政策。李谅祚在位二十年,驾崩时年仅二十一岁。庙号毅宗。

李谅祚死后,其子七岁的李秉常继位,也是幼主登基,其生母梁太后垂帘听政,梁太后的弟弟梁乙埋为宰相。梁氏宗族就此就和当年的没藏讹庞一样,治国无方,但却依旧是贪婪成性,太后一族虽然是虽为汉人,但废汉族法典。把国家体系恢复到李元昊时期,在对外关系上,这个败家老娘们摒弃对大宋友好政策。改为对外侵略,西夏多次发动攻打秦州、环州、庆州等宋朝边境州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071年,西北边将宋将种谔率宋军深入西夏腹地,也就是横山要冲啰兀,全歼西夏主力部队,宋军如此深入国境。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自然不答应,倾尽举国之兵总算夺回了啰兀城。但消耗过于巨大,消耗战宋朝打得起啊,西夏却不行,就此西夏国库空虚,民生凋敝。梁太后只得恢复与宋朝的友好关系。

公元1076年,李秉常已十六岁,应该亲政,但其母老娘们梁太后仍不放权。李秉常喜欢汉文化,去其母发生重大的政治冲突。公元1081年。梁太后幽禁了想向宋朝归河南地的儿子李秉常。皇帝被幽禁自然是国家内乱,而宋神宗觉得机会来了,就此展开五路伐夏的序幕。准备一举收复灵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081年七月,宋神宗以弟弟李秉常被幽囚为借口(西夏与宋朝是兄弟之国)兴师问罪。实际上就是干涉他国内政,北宋兵法发五路大军伐夏。其中,熙河经制李宪(太监)任主帅,“他”统辖熙秦七军加上吐蕃的雇佣兵共三万出熙河,王中正(太监)领兵六万出麟州。

种谔率九万多军队出绥德。高太后的叔父高遵裕带近九万兵出环庆。刘昌祚率五万出泾原。五路大军两路主力部队是太监领兵,一路是外戚。只有种谔和刘昌祚是职业军官,武将出身,此仗能不能打赢就可想而知了。值得一提的是,"熙河开边"的主帅王韶力劝宋神宗不要无事生非,轻开边事。宋神宗异常恼怒把王韶降职。不久之后,这位功臣即病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朝打西夏,开始打的不错,因为西夏没有任何防范,毕竟两国刚刚签署“友好条件”。所以最初肯定是捷报频传。红旗报捷直传汴梁,李宪克兰州,王中正取宥州,种谔占米脂,高遵裕攻清远军,刘昌祚在磨齐隘大败梁乙埋主力夏军。五路捷报让宋神宗大喜。立即下旨要诸路兵马向兴州、灵州发起总攻。

刘昌祚毕竟是职业军官带队。虽然是助攻且兵力最弱。但其部率先杀入西夏腹地境,首先杀至灵州城下,这时候理应一鼓作气占据灵州,打一个冷不防,但外戚高遵裕怕刘昌祚得灵州首功。立即严令刘昌祚不要攻城。待他赶到以后,两军合力军进攻灵州、由此最佳机会就此丧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各路大军纷纷向灵州增援,囤积军粮和防御器械。西夏守军又掘黄河河口,黄河之水像从天上倒出来一样,猛灌宋军军营。西夏又派骑兵切断宋军后勤运输线。水淹、粮道断绝、天气又突然降温,冻饿交加之下,灵州城又久攻不克死伤惨重,十万宋军只得狼狈撤退。回到宋江境只剩一万出头。

宋将种谔的九万多人马,因为西夏采取大规模撤退,而被占领地区则是坚壁清野,大将种谔难以为继,战术减员十分突出,撤回宋精也只有三万余人多,太监王中正所部宋军死亡两万多人,只有太监李宪全军而还.毫发无损,因为李宪所部是最后一个,看前面不好就撤退。至此宋军五路攻夏以大败告终。空耗钱粮无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大败以后,北宋应该立即总结经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停止攻伐西夏。因为无论时机和战略都不是时候,但是宋神心有不甘,在第二年,也就是1082年,不顾群臣苦劝,二度发动大规模攻夏战争,结果又是损兵折将,铩羽而归。王安石变法攒的那点家底彻底败光。宋朝军队不能打仗的最大一个原因就是不信任武将,不是太监领兵,就是文官掌军。这次失败的原因就是文官掌兵。

这次对夏战争的失败应该有两个人负责,也就是徐僖和沈括,根据军事计划。种谔和沈括计划在横山地区经营,种谔建议在银州筑城。然后依次在夏州、盐州、兰州依次筑城。沈括建议在夏州以西八十里筑城。给事中徐禧负责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禧和沈括都是一介书生,根本不懂军事,二人决定筑永乐城。由于此地没有水源,大将种谔表示反对,徐禧不仅不听,反而并把种谔调往延州,徐禧发兵民二十多万人。用十四天就筑好了永乐城。徐禧只留八百人守卫。

西夏得知以后,即刻集结二十多万步骑前来占据永乐城,徐禧留沈括守米脂,自领万余大军前往永乐城救援,徐禧虽是文官,却好读兵书,自诩文武双全。而且这人不怕死,居然亲临最前沿,徐禧麾下两员武将多次提军事建议,徐禧都不采纳,西夏军渡永定河,大将高永能建议乘其半渡发起进攻,徐禧不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渡河的西夏军队越来越多,武将曲珍建议军队主力入城驻守。以避兵锋。徐禧还是不纳,这徐禧真有意思,别人提意见不听,自己还没有主意,就是干等,很快,西夏军队渡河成功,开始全力进行宋军,结果就是宋军伤无数,徐禧这才慌忙入城。但却被西夏团团围困,进出不得。

众多宋军困守孤城,粮食水源很快耗尽,三天以后,又突降大雨。冲毁城墙。整个永乐城全军覆没。永乐城之败种谔他早已有所预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兵败之后,宋神宗却怪罪种谔。种谔情急之下,种谔疽发背而卒,时年五十七岁。而坐镇守卫米脂的沈括,应该立即救援永乐,但得知西夏大军夏军攻取绥德,有可能危及关中,沈括就带兵回救绥德,到了才知道,是西夏的调虎离山之计。但此时再救永乐为时已晚。战后,沈括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政治生命就此完结。

宋神宗得到军事报告以后,史载:"涕泣悲愤,为之不食"。早朝的时候,宋神宗又是:"对辅臣痛哭,莫敢仰视"。自熙宁开边以来,但灵州、永乐两次大败,北宋军民六十万余万人死于非命,,至于花费更是个天文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朝再有钱也经不起如此折腾。北宋经不起这折腾,西夏更是如此,所以两国还得讲和,宋朝只还得"赐"岁币给西夏,西夏皇帝称宋神宗为兄,大哥给小弟钱,也就宋朝这么干。宋神宗忧愤之下,三年之后即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八岁。

应该说,宋神宗这个皇帝还行,与王安石也算是相得益彰,君臣二人配合的还可以,王安石在在个人操守方面没的说,勤俭无奢欲,是个好宰相,就王安石变法而言,实际上就是"聚财"二字。把民众的钱聚居于国库。最终失败也是多方面的,我们这里就不讨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