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按照中央的命令,全军都换了统一的编号。之前的大野战军都变成了第一、二、三、四野战军,而它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下的纵队也都变成了某某军。
说起近代史,解放那会儿的纵队,简单说就是个大部队,跟军差不多。番号改来改去,大多数纵队还是直接变成了军,当然,也有那么点特殊情况。
35军其实是鲁中南纵队和起义的吴化文部一块儿合并组成的。
要是说到最特别的,肯定得是中野一纵和四纵了。
全军统一番号后,一纵大部分成了第16军,20旅和豫皖苏军区的部队合成了第十八军。四纵就分得细了,分成了三块:10旅和13旅拼成了13军;11旅和太岳军区的22旅组成了14军;还有12旅,它早就在1948年6月就不在四纵了,改叫陕南军区12旅,到1949年5月又变成了19军的55师。
那为啥中野的这两个纵队这么特别呢?
【一】
大家普遍认为,中野一纵和四纵能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两个军,主要是因为他们兵力雄厚。
直截了当,说四纵的组建,得从陈赓的386旅聊起。红军变成新四军那会儿,386旅跟其他五个旅都差不多,手下就俩团,总共五千七百多人。
刚开始的时候,386旅的兵力并不强,人数还比其他旅要少点。
386旅最牛的地方,就是他们有个超级厉害的旅长,陈赓,那叫一个传奇!
忻口仗打输了,八路军听党指挥,自个儿去山里打游击。那会儿,八路军的129师顺着正太铁路往南走,靠着太行山和太岳山,建起了晋冀豫的抗日地盘。
129师在敌后展开行动,迎来了成长的好机会。到了1945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和129师合并了,手底下有了五个二级军区。
太岳军区是晋冀鲁豫军区底下的一个二级军区,陈赓是那里的司令员。
1940年1月19日,陈赓带着386旅的主力部队和总部特务团去了太行山区。他们一起打跑了蒋介石和阎锡山派的国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军队,还在太岳山区稳稳当当地建了一个根据地。按照总部的安排,他们还成立了太岳军区。
到1941年8月,为了应对战争的新变化,中央调整了部署,把386旅、决死一纵队、212旅,还有决死二、三纵队的一部分,合编成了太岳纵队,陈赓将军同时担任了纵队和军区的司令
1945年9月初,晋冀鲁豫军区为了对抗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决定把冀南、太行、太岳的主力部队编成纵队。其中,太岳纵队变成了第四纵队,陈赓将军当上了司令。
得提一句,那时候陈赓已经不是太岳军区的司令了,换成了王新亭当司令。
四纵的建立其实跟晋冀鲁豫军区的其他纵队都差不多,但要说区别嘛,那就是陈赓大将太牛了,他资历深,威望又高,跟别的纵队头头比起来,显得格外特别。
晋冀鲁豫军区有四个野战纵队,就是一纵、二纵、三纵,司令分别是杨得志、陈再道、陈锡联,是最早成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被聂荣臻留在晋察冀军区后,他还当上了晋察冀野战军的司令。后来,杨勇接替了他一纵司令的位置。
四纵那会儿有陈赓当司令,但它跟一纵、二纵、三纵成立差不离。说起来,这四支纵队算是晋冀鲁豫军区里头,成立得早、战斗力也强的。为啥呢?因为里头大部分都是老红军、老八路,底子硬得很。
太岳军区之后呢,又相继培养出了第八纵队、第十三纵队(里面还包括皮旅的一部分人)和第十五纵队。
八纵挺特别的,大别山战役后,就它守着晋南老家。后来跟着徐向前打山西,八纵头儿王新亭还当过太岳军区的司令,之前是陈赓当的。
【二】
原计划里,晋冀鲁豫军区的第一纵队和第四纵队本该调到东北,可因为形势变了,这两个纵队都没能成行。
一纵先在晋察冀军区待了一阵子,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1946年12月才回到原来的部队。四纵呢,它后来就一直留在了太岳军区。
四纵刚成立的时候,下面有三个旅,就是10旅、11旅和12旅。从部队的结构上说,跟别的纵队都差不多。
原本四纵是打算去东北的,但计划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晋冀鲁豫军区就新搞了个六纵、七纵,还有个八纵(不是王新亭带的那个)。后来,原来的计划不搞了,一纵就回了晋冀鲁豫军区,和七纵合一块,还是叫一纵;四纵和八纵也合了,名字还是四纵。
四纵和八纵合一块儿后,纵队下面直接有四个旅。
第10旅就是以前的4纵12旅,也叫做八路军386旅。
第11旅是4纵最早成立的部队,也就是决死1纵队的前身,最早叫10旅。
第十二旅其实就是原来第八纵队里的第二十三旅,是老牌的第八纵队,可不是新成立的那个。
第13旅最先是4纵的11旅,后来变成了8纵的22旅,还被叫做老八纵,最后又回到4纵,成了11旅。
大家可能觉得四纵的不同是打那时候起,但其实是因为一纵和七纵合并了,新一纵也有四个旅,跟四纵一样。
第一旅,也就是最早的那个一纵一旅。
二旅队,也就是最早的一纵二旅,换个说法叫第二旅。
第十九旅,以前叫七纵十九旅。
第20旅,原先叫七纵二十旅,换了个说法还是它。
注意啦,原来的七纵二十一旅番号不再用了,现在这支部队已经分到了第十九旅和第二十旅里。
其实吧,四纵挺特别的,因为它后来还被拆分成了一个旅。
1947年11月,八纵刚成立不久,他们下面的22旅就被分到了四纵,由王新亭担任司令员的八纵负责管理。
八纵成立那会儿,陈赓带着陈谢部队正按中央命令往豫西冲,好帮刘邓大军进大别山。八纵的22旅呢,就被派去当掩护了,所以太岳军区的22旅没在八纵身边。后来,这22旅就直接归四纵管了。
(http://www.9fff.com.cn)
来源:http://www.ceramics798.cn
(http://www.fydjm.cn)
来源:http://www.gztsncp.cn
(http://www.piaodown.cn)
来源:http://www.tlswk.cn
(http://www.wujiasu.cn)
来源:http://www.003388.com.cn
(http://www.ysmzsyxx.cn)
来源:http://www.ykth88.cn
(http://www.agwz.com.cn)
来源:http://www.gushuai.cn
(http://www.nikon-image.com.cn)
来源:http://www.s978.cn
(http://www.zwtxt.cn)
来源:http://www.dujob.cn
(http://www.npdxj.cn)
来源:http://www.assumed.cn
(http://www.00emd.cn)
来源:http://www.mpmz.com.cn
新成立的八纵一开始就有问题,它只管了两个旅。
太岳军区的旅番号挺稳定的,就是经常会被调到主力部队去。然后他们立马就会新成立个跟原来旅番号一样的部队。这样一来,那段时间特别乱,容易把人搞懵。
一路人马后来跟着刘邓大军的主力冲进了大别山,另一路则由陈赓领头往豫西那边去了。
大别山一战,一纵确实吃了不少亏,但四纵在陈赓的带领下,虽然过程坎坷,却成功保住了队伍,而且装备还比一纵要好些呢。
资料上说,四纵的旅队编制挺特别的,跟其他部队不大一样。除了陕南军区的12旅在1948年6月被分出去了,剩下的旅里,10旅有三个团,其他都俩团。不过,你别看这些旅就俩团,每个团下面都有三个营,每个营又带着四个连和一个机炮连。这样一看,四纵的营级单位配得挺全,武器装备也是杠杠的。
淮海战役那会儿,四纵靠着它超牛的编制和装备,自然而然就成了主力军,这点别的纵队都比不了,就算是一纵有四个旅也不行。
陈赓在打仗时,特别讲究团队精神,缴获的物资和俘虏的敌人,他都会公平地分给其他部队,就算四纵在淮海战役里伤亡最多,他也不偏心。
【三】
一纵和四纵后来改编时,各自分成了两个军,这点和其他部队都不一样,可不是因为他们人多才这样的。
东野入关后,他们的纵队实力真不小,比关内的野战军纵队强多了。四野的纵队一般都有三个师,人数少的三五万,多的能有七万多。连他们的独立师,火力都比中野的一个纵队猛。
可是啊,咱们这边四个战区里头,还真没见着一个纵队里头分成两个军的。
其实啊,中央军委在1949年1月有个规定,叫《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这规定可不光是换个统一的番号那么简单,它严严实实地说了,解放军从军到团,都得按三三制来组织。
打仗那会儿,各野战军成立的时间和条件都不一样,开始成立野战部队时,大家都没个统一的标准,规矩也不一样。这就有了中野一纵、四纵这样人数超过常规的队伍。
第四野战军的情况确实挺特别的。
按中央的意思,四野成立后能多设俩兵团部和七个军部,但他们没这么做。为啥呢?因为多设了,就得多招机关人员,机构就庞大了,开销也大了,反而不利于打仗指挥。
所以四野没有照着中央三三制的标准来整编部队,而是改成一个军有四个师,这样指挥起来更方便。
建国后,四野下面的各个部队才慢慢把超编的问题给解决了。
二野没有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的问题,如果部队人数多了,那他们肯定会重新进行编制调整。
十六军成立后,原来第一纵队里的第20旅,它本来就是冀鲁豫军区的部队,现在跟豫皖苏军区的地方部队一块儿,编成了第十八军。
四纵的情况大差不差,不过也有些小不同。
四纵的10旅、13旅,再加上豫西军区一些部队,合并成了13军,它下面有三个师。而四纵的11旅、太岳军区的22旅,再加上起义部队的一部分,合并成了14军。
淮海战役时,廖运周带着第110师起义,但他们没直接加入华野,而是先去河南鹿邑县学习改造。之后,这支队伍和四纵的一些部队合并,成了14军的第42师。
#图文夏日征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