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房地产板块在股市中掀起了波澜,整个大盘也随之上扬,成交量的放大似乎预示着资金的大规模涌入。

这一天,房地产板块的强势表现,背后有着官媒券商中国的一篇重磅利好文章的推动:

有关方面正在考虑进一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并允许高达38万亿元人民币的存量房贷进行转按揭,以减轻居民的债务负担并刺激消费。

这一消息,对于背负房贷的民众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但背后的真实情况不一定经得起推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首先,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政策的关键点。

第一,全国范围内将进一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

第二,允许房贷持有者更换银行,并按照现行利率重新签订贷款合同。

目前,这一政策还在考虑阶段,但已经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对于许多购房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目前,首套房的贷款利率普遍在3%左右,最低的甚至可以达到2.85%,与公积金贷款的利率相差无几。

而存量房贷利率,即便经过几次下调,仍然保持在4%以上,可能还伴随着各种加点。

以4%的利率计算,与3%的现行利率相比,1%的利差意味着贷款100万元的购房者,每年可以节省1万元的利息支出,30年下来就是30万元。

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02

银行为何愿意做出这样的让步?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并不单纯。

银行的坏账率不断攀升,法拍房的流拍率也在增加,断供的情况愈发严重。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迫使银行不得不对自己的利润空间进行压缩。

因此,银行的让步,并非出于善意,而是现实的无奈。

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银行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国内银行的净息差已经越来越接近坏账率。如果继续降息,可能会导致大量银行出现亏损。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2023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69%,首次低于1.70%,而不良贷款率高达1.63%。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降息,银行的净息差可能会与不良贷款率倒挂,导致中小银行面临破产的风险。

房贷客户是银行最优质的客户群体,他们的利差足够大,可以覆盖银行的一些不良贷款。

但现在,如果按照首套房的利率来收取利息,银行的坏账率将如何控制?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03

当前的经济环境充满了矛盾。

不降息,消费市场低迷,高房贷是主要原因之一;降息,银行可能承受不住压力。

更重要的是,即使降息,人们是否真的会将省下的钱用于消费,这一点仍然值得怀疑。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提前还贷,而不是增加消费。

因此,虽然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刺激消费,但实际效果可能会有所折扣。

在这种背景下,银行股的大跌似乎并不意外。市场可能已经预见到了银行未来的压力。

然而,对于银行来说,这可能是一次必要的调整。长期以来,银行和保险公司一直是国内利润最高的行业,这种格局或许需要改变。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银行的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在推动政策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银行的承受能力,避免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总之,这次房地产板块的大涨,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因素和政策考量。

虽然短期内可能会给购房者带来利好,但长期来看,银行和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同样重要。我们需要在刺激消费和保持金融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