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冕宁。

当时,时任第184师政委梁文英接到刘伯承司令员派给其的特殊任务。

同年7月14日,身穿军装的他偶然在部队门口遇上一位彝族老妇人。

只是还没等梁文英开口,老妇人就颤颤巍巍走上前。

见其打扮,她更是热泪盈眶,立马从自己的百褶裙里掏出了一卷类似棉布的东西。

紧接着,老妇一边展开此物,一边激动地说:

“终于等来你们了!”

定睛一看,这是一面旗帜。

上面还写着 “中国人民红军沽鸡支队”十个大字。

梁文英顿时两眼放光,喜出望外。

接过旗帜后,他问到支队队长小叶丹的情况。

听闻此话,老妇突然神色黯淡,低头沉默许久后说道:

“8年前,小叶丹就去世了......”

虽然沉重,但梁文英还是如实将这个消息带回司令部。

当晚,刘伯承罕见痛哭,一夜未眠的他嘴里念叨着:

“兄弟,本来要接你去重庆参加将要成立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可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

也是从这以后,找到小叶丹的后人成为了刘伯承的心愿。

小叶丹和刘伯承究竟有怎么样的故事?

最终他又能否实现其愿望?

一切还要从一碗血水和老妇交出的这面旗帜说起......

初入彝族,彝海结盟

小叶丹,1894年出生于四川凉山冕宁县。

此处是少数民族彝族的居住地。

彝族人民借着地理优势,过着依山沿河、远离中心的群居生活。

时间一长,深入简出、自给自足的生活,为这个民族蒙上一份“神秘面纱”。

外人唯一知道的是,他们自古以来就遭受汉人政府不断欺压,甚至几次面临灭族危机。

为此,他们开始培养自己的军队,学习兵法,制造武器。

那个时候,彝族无论男女老少,基本上都会一点功夫,为的就是抵御汉人侵犯。

而这个梁子,从天平天国运动开始,两族就已结下。

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意图率三四万大军从此处渡大渡河,夺无清军镇守的四川平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达开

可在这里,众人足足徘徊了一个月,始终无法渡河。

无奈,石达开只能“舍命以全三军”,向清政府投降。

但谁料,清政府突然变卦,最终其部下落得被全歼的悲惨下场。

后据史实记载,当时石达开没有搞好跟彝族人的关系,就是失败原因之一。

也是从这件事情开始,彝族从神秘变为了凶猛。

小叶丹就来自彝族一贵族家庭,果基家。

他从小沉稳聪明,父母一直将他当作接班人培养。

等到其10多岁时,便可以熟背彝族各支谱系和民族典章。

不仅如此,他懂得听取民心,会依照法规公道做事。

加之他们家族在当地有很强的号召力。

最终,小叶丹在家支内赢得威望,被大家公推为了领头人。

而他们家三代人都守护着一条路崎岖的羊肠小道。

此路从沪沽往北走,经冕宁到大桥,后上俄瓦娅口,继而过彝海子,最终到达大渡河边的安顺渡口。

更加巧合的是,1935年5月中旬,中央红军决定强渡大渡河。

而这条路在各种原因下,变成红军的唯一选择。

按照常理来看,此路定是凶险万分,会受到彝族人百般阻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但没想到,毛主席一个奇招,让事情变得格外顺利。

彼时,他决定派一支先遣部队去开路,并任刘伯承为先遣队司令员,聂荣臻担任政委。

选择他们俩则是因为两人都为四川人,自然比部队其他将领了解当地风俗。

令人意外的是,此举不仅达到目的,还促成了一段跨越民族的兄弟情。

1935年5月22日,彝海子边。

湖水在蔚蓝天空的映射下,更加清澈见底,泛着平和恬静的蓝绿色调。

只见,刘伯承和小叶丹两人面对面站在岸边。

他们手里分别捧着一碗海子水。

借着碗里的清水,能看到两人坚定又炽烈的目光。

这时,一位彝民手提一只活公鸡,匆匆跑到二人中间。

紧接着他掏出一把刀,手起刀落。

随着鸡鸣声,鸡血不断涌出。

而后,他将鸡血洒在两人的碗中,清水瞬时间变为血红色。

“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

说完,刘伯承举碗一饮而尽。

等他喝完,小叶丹紧接着也端起碗,严肃宣誓道:

“我小叶丹今天与刘伯承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

而小叶丹之所以要刘伯承先喝,是因为按彝人风俗,先喝者为大哥。

兄弟就应服从大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彝海全貌

此情此景,看得周围彝族同胞和红军指战员都热血沸腾。

大家纷纷喜笑颜开,搂着身边的兄弟欢呼不已。

此时,一抹夕阳洒在刘伯承和小叶丹脸上,映红了整个彝海子的水。

次日,刘伯承带领先遣队向大渡河方向前进。

等众人刚走出住所,小叶丹已带领整个家族的成员在门口等候多时。

见状,刘伯承快步上前,握住兄弟的手,拍了拍其手背,语重心长地说道:

“后面还有大队红军,请你务必要把他们安全送出彝区。

等我们走后,你们也要扛起红旗,坚持斗争。

相信我,将来我们定会回来的。”

话音刚落,他让部下呈上了一支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枪和十支擦得锃亮的步枪,一并送给小叶丹。

收到礼物的小叶丹分外感激和高兴。

于是,作为回礼,也作为承诺,他将自己一匹高大的坐骑黑骡子送给刘伯承。

后来,在小叶丹带领下,红军安全通过200里的凉山彝区。

期间遇到任何困难,他就举旗让沿途族民帮忙。

同年5月26日中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来到刘伯承先遣队司令部。

当时,主席兴致勃勃地端起一碗米酒,向全体干部战士表示祝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

接着,他带着胜利的喜悦,半开玩笑地问刘伯承:

“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服口服。你怎么一下子就说服了小叶丹?”

听闻此话,刘伯承莞尔一笑,谦逊而诚恳地说:

“主要是我们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

对于这件事,刘伯承后来也回忆道:

“如果不是与小叶丹在彝海结盟,红军在彝区受阻只要三天,我们就能被蒋介石的部队追上,就可能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这样说来,此举无疑是在“赌博”。

那么,红军为何要选择如此冒险的方法?

期间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能够让彝族人小叶丹与汉人结盟?

真心打动,粉碎阴谋

1935年中旬,红军过金沙江,以风驰电掣之势继续北上,直入沪沽重镇。

但此刻,众将士却面临腹背受敌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正如当时蒋介石派出多架飞机向我军撒出的宣传单上所写:

“红军的前面是大渡河,后面是金沙江,进无可进,退无可退,如今已插翅难飞了。”

非但这样,从泸沽到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大路;另一条便是以小叶丹为首的彝族人民镇守的羊肠小道。

而蒋介石自然也听闻过石开达的事。

于是,一向自大的他认定红军只会走大路,便派20万大军在途中堵截,试图一举歼灭红军。

后来,他的军师更是一顿狂妄分析,指出红军一定会成为“第二个石开达”:

第一,时间上都是猪年,且都是5月江河涨水的季节,渡河十分困难;
第二,路线都是只能走彝区小路;
第三,人数都是3万多‘残兵败将’。

如此看来,国民党是想来一出“瓮中捉鳖”的戏码。

但与其任人宰割,不如放手一搏。

因此,毛主席才做出了那个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泸沽镇

在从泸沽出发前,刘伯承按照主席临行前给予的“民族政策”嘱咐,给先遣队做了一次动员讲话:

“冕宁过去是彝人的城市,后来彝人被反动统治者赶到山上去了。

有传说《三国演义》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区。

自然,彝人对汉人猜忌会很深,对我们也会带有敌意。

但无论如何,我们要严格执行主席说的党的民族政策,和平通过彝族区。

因此,没有聂政委和我的命令,绝不能开枪。”

而这些话也为后来民族结盟打下很好的基础。

只不过情理之中,先遣队这次任务并不顺利。

5月22日清晨,先遣队的工兵连从大桥出发。

可刚进入彝族山区,他们便遭到“打劫”。

彼时,一群人上身赤裸,脸抹鸡血,手举棍棒刀叉,一蹦一跳地从山林间冲下来。

还没等工兵连的人反应过来,他们就将其团团围住。

而后,这些人更是粗暴上手,将士兵手中的武器统统夺走。

甚至在走之前,还扒光了工兵连所有人的衣服。

事实上,大伙那个时候格外恼怒,好几次想要起身反抗。

但军令如山,众人只能压下这口气。

更何况,杀了他们,工兵连虽然可以脱险,但一定会和彝人结下梁子。

这样一来,想化解仇恨就更不可能办到。

因此,大家必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彝族服饰

好在这时,一位通信员站了出来。

他是彝族人,可以与本地人交流,也比较了解当地的事情。

在他的交涉下,众人才得以逃脱险境。

同时,先遣队还了解到当地共有三个分支。

除了小叶丹所属的果基家,还有罗洪家和老伍家。

和大多数派系争斗一样,三家也是水火不容的关系。

听闻这些事情后,刘伯承坐在一块石头上闭目沉思,食指有节奏地叩击大腿。

那一刻,众人都满怀期待地看着他,等待这位“军神”对死棋局“妙手回春”。

“联系果基家。”

没过多久,刘伯承突然眼睛一亮,立马下令道。

说时迟那时快,通信员随即联系到小叶丹四叔和小叶丹亲信沙玛尔。

好在两人通晓汉语,对汉人看法较客观。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曾听闻过红军的事迹。

于是,等两人一见到刘伯承,便摘下自己头上的帕子,准备下跪行彝族大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状,刘伯承连忙上前拉住两人,身体微曲地说道:

“共产党可不用这套,我们是一家人,是兄弟,是平等的。”

“兄弟”二字,不经意间触动到两人。

眼见两人神情有所缓和,刘伯承趁机提出此行目的,请求果基家助红军一臂之力。

只是听完这一切后,沙玛尔突然提出:

“那按刘司令的说法,就必须和小叶丹结拜成兄弟,不然就坏了我们彝人的规矩。”

闻言,刘伯承爽朗一笑,立马点头答应了此事。

没过多久,他就在彝海子边见到了身材高大、骑骡而来的小叶丹。

然而还没等刘伯承开口,小叶丹便立马走到其面前,主动问道:

“听闻你们主张彝汉平等?”

对此,刘伯承欣然回答:

“那些欺压彝族人民的汉人,同样也是红军的敌人,我们结义就是为反抗共同的敌人。”

也正是因为此番真诚直接的谈话,才有了那场庄重的“歃血为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彝海结盟纪念碑

当天晚上,刘伯承还请小叶丹等人到大桥镇赴晚宴。

他早就听闻彝族同胞喜欢喝酒,便专门派人去大桥镇去买酒,供彝族同胞享用。

觥筹交错间,两族人民更加亲近了。

只不过,在这场聚会上还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插曲。

彼时,小叶丹告诉大哥刘伯承:

“明天我让果基家的娃子到山边接应你们过境。如果到时候罗洪家的人来,你们打正面,我们从山上打过去,两面夹击,最后放把火,把他们村烧光。”

原来,从先遣队踏入彝族山区那一刻,小叶丹就有暗中观察。

他知道此前刘伯承等人碰上的“埋伏”都是罗洪家干出的“好事”,便想替他们报仇。

了解其心意后的刘伯承,淡然一笑,将碗中的酒一干而尽。

过了几秒,他耐心劝解道:

“彝族内部要团结,自己人不打自己人。我们要共同对付镇压你们的反动政府和军阀。”

不仅如此,他还伸出手指,一边比划,一边说:

“一个指头没有劲,十个指头捏在一起力量就大了。我们共同的敌人是国民党反动派。”

这些诚挚有力的话使小叶丹大为信服。

他举杯敬了刘伯承一杯,两人相视而笑。

虽没有过多言语,但此刻无声胜有声。

同时,这也对彝族人民革命斗争的进一步开展起了重大作用。

等到酒足饭饱后,刘伯承突然起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

只见他从背后小心翼翼拿出一面写着“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红旗。

然后,其双手递给小叶丹,并任命他为支队长。

接过旗子那一刻,小叶丹激动得双手微颤,死死捏住这面象征友谊的物件。

更令人为之动容的是,先遣队早已在冕宁城内就感受到这份跨越民族的情谊。

1935年5月20日深夜,冕宁城黑灯瞎火、万籁俱寂。

这时,先遣队进入冕宁城区。

只不过为了不惊扰百姓,一行人决定露宿街头。

万万没想到,很快就突然有人高声呼喊:

“家家点红灯,点灯迎红军!”

倾刻间,全城灯火通明,一片欢腾,居民门前都挂出红灯笼。

就这样,一条通往城中心的“红色道路”显现在红军眼前。

那段时间,城里到处洋溢着对红军的热烈欢迎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就连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都曾赞许道:

“行军几个月来,就数冕宁的群众最热情、最好客。

他们送上糖果、甜食、新摘的杏子、红樱桃……

一些人还专门摆出茶摊,请红军喝糖水。

要是战士们要付茶钱,反而惹得老乡一顿‘臭骂’。

而街上,也四处挂着‘欢迎红军’、‘拥护共产党’的标语。”

而这份军民同心的力量直到红军离开,也始终在冕宁延续......

遭到报复,誓死不从

彼时,小叶丹带领果基家遵守与红军的承诺。

等到顺利护送完红军后,他主动与罗洪家和老伍家化干戈为玉帛。

同年8月,小叶丹在冕宁县中心乡萨塔村举行了一场反对国民党军阀的誓师大会。

会上,小叶丹挺胸抬头,在众人目光注视下,坚定走上台。

而后他清了清嗓子,响亮喊出“停止冤家械斗,一致对外” 的战斗口号。

此番激情演讲,感染了在场所有的彝族人民。

一时间,众人纷纷振臂高呼:

“一致对外、抵抗敌人!”

会后,小叶丹还在当地组织了一支游击队,同国民党军阀作战。

其中,有两次较大的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叶丹雕像

一次是国民党军阀邓秀廷率部攻击倮伍家的扯羊村。

那个时候,一行人长枪短炮强硬攻进村里,并进行了一系列惨掳掠烧杀。

眼见村子血流成河、横尸遍野。

彝民群众愤怒之极,大家当即决定群起反抗。

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后来,双方在俄瓦垭附近展开激战。

最终邓军被打得落荒而逃。

然而,不死心的邓秀廷见强攻不行,便派兵偷袭。

只能说,他低估了小叶丹领导的彝族部队力量。

当时,彝族群众千余人勇敢保卫家乡,使侵扰计划一败涂地。

可质朴的彝族百姓,哪里是狡猾的邓秀廷的对手。

硬攻、偷袭都不行,他便转而采取“以彝治彝”的恶毒手段来破坏其团结。

后来,经过他的奸计和挑拨离间,反军阀联盟瓦解。

此前三足鼎立的局势,再一次在彝族山区出现。

也因此,小叶丹领导的 “中国人民红军沽鸡支队”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困

境中。

更过分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和军阀不断针对小叶丹及其家族,只为找出那面写着“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

因为一旦将该旗撕毁,就意味着“彝海结盟”宣告破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小叶丹怎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呢?

为信守承诺和民族情谊,即便看着村寨被焚毁、家里牛羊被抢劫,他也千方百计地保住红旗,不让它落入敌人之手。

但,一人终究难敌四手。

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被反动军阀收买的部族武装伏击,不幸身亡,时年48岁。

去世前,他拿出7年间一直藏在背篼夹层里的那面队旗,并告诉家里人:

“刘大哥是干大事情的人,回来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看到信物。

而这面旗子就是信物,也是我们彝族人参加红军、拥护共产党的信物。

任何时候人,小叶丹家族人在,旗子永远在。”

就这样,这面旗子交到了小叶丹妻子倮伍乌吉嫫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倮伍乌吉嫫

彼时,她来不及为丈夫的去世感到悲伤,一心只想着看护旗子。

思来想去,倮伍乌吉嫫决定将裙子藏在了自己的百褶裙里。

要知道,在彝族,百褶裙在十分珍贵且特别,代表着一位女性的贞操和尊严。

只不过在民族大义面前,她早已将自己的名誉抛之脑后。

期间,小叶丹一家因坚持反抗压迫,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一直到1950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大军解放大西南。

才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和刘伯承

可惜的是,直到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去世,他也未能如愿见到小叶丹的后人。

好在生前他曾嘱咐过自己的儿子刘太行,一定要完成这件事情。

然而,命运总是如此捉弄善良的人。

小叶丹的后人就如同人间蒸发一样,始终没有任何音讯。

1993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偶然从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则凉山孩子的求学信息。

这才找到小叶丹孙子果基伍哈(汉文名字沈建国)。

而后于中央安排下,他被接到北京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铁映

1995年,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3桌酒席上,刘太行见到了小叶丹的后人,其中就包括沈建国。

“那虽然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却感慨万千,像亲人一样自然亲切!”

在后来的记者采访中,沈建国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

至此,两家人的情愿重新被续上。

后记

实际上,彝族旧称夷族。

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期间,毛主席给出建议将“夷”改为“彝”,象征有吃有穿,兴旺发达。

这也足以体现出主席对少数民族的重视。

如今,那面小叶丹家族守护了一辈子的队旗被保存在国家军事博物馆。

虽然隔着玻璃,但见旗如见人。

看着它,那段动人情谊和光辉历史仿佛活灵活现出现在世人眼前,让人为之落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叶丹的孙子和刘伯承之子

虽然“彝海结盟”已过去整整80多年,但其中反映出的民族团结和刘伯承与小叶丹的雄厚情谊将在后人的手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就如沈建国所说:

“我要把红旗世世代代用行动举下去,作为小叶丹的后代,我不能给爷爷丢脸。”

参考文献

伍龙,杨静.小叶丹一家四代的家国情怀[J].炎黄春秋,2021(06):34-36.

曾绍敏.浅析“彝海结盟”的历史意义及作用[J].文史杂志,2017(01):44-51.

倪锡文.一段难忘的历史——抗捐军斗争史实记[J].四川文物,1985(01):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