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思想文化集中爆发、大家相继涌现争芳斗艳,影响后世千年的黄金时期——春秋战国。

这个阶段,由于周王室衰微,进入了诸侯争雄的阶段,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故而各阶层、各学派的思想都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子为了自家思想传播和应用,以及更好的将本学说推向政坛,纷纷著书讲学、广收门徒、各引一端、互相论战,所以文化思想交流空前活跃,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其中儒家就是百家最有代表性的学派之一,它的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少时他便展现出对礼仪文化的浓厚兴趣,后从事儒者之业,潜心钻研经典,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

后因在鲁国推行自己思想和主张受挫,孔子便弃官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学说,直到晚年才回到家乡鲁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以及他自身的教育活动,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这些学生们之后积极投身于各地的文化事业,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更广泛的领域,让更多人所知。

后来汉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统治教化的地位,孔子也因此被誉为“万世师表”,渐渐被圣化甚至神化,成了是道德典范的代表。

当然,孔子毕竟是人,也会有喜怒哀乐,他在教育弟子有时候也会生气骂人。

这不孔子曾对座下一位叫宰予的弟子,随口说了一句“脏话”,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今更是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宰予,鲁国人,字子我,是一位思想活跃、口齿伶俐、善于提问、擅长辞辩的人。

正是因为他有这些特点,所以在拜入孔门之后,常常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并常与孔子进行辩论,让孔子伤透了脑筋。

例如孔子非常重视孝道,他提出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可宰予对于这个问题就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守上三年时间太久不如守一年。

孔子就询问宰予只守丧一年你会心安吗?对此宰予非常坦率的说:心安,与其应付式的守孝三年,还不如认认真真守上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里孔子也不好反驳,只是说:我们这样的君子只守一年内心是不安的,你能心安那你就守一年吧!

待宰予出去后,孔子才向其他弟子表达了他对宰予的看法。

孩子生下来要三年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而父母去世他却不能守孝三年,真是有点不仁孝呀!

还有一次,宰予向孔子询问了一个刁难问题:你不是一直说要仁义,那假设你见一个仁者掉进深井里了,那你是否要跟着跳下去救人。

跳下去是死,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面对这个刁钻问题,孔子直接说宰予这是在愚弄人。

君子可以去井边救人但不能自己也陷进去;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无理愚弄啊,你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最让孔子破防的是,宰予竟然在课堂上明目张胆的打起了瞌睡。

一次两次出现这样的事,孔子还会原谅,并且私下的提醒他,可是宰予常常旧错重犯。

孔子再一次发现宰予大白天上课时睡大觉,很不高兴说了一句“脏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这句话记录在《论语·公冶长》中,意思是:腐烂的木材无法雕琢,粪土似的墙壁不堪涂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孔子的教学理念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可竟然对自己的学生说出“朽木”“粪土”这样失望的话,可见他着实被宰予气的不轻。

而这句话画面感极强,针对性极好,加上念起来朗朗上口,被很多长辈、老师拿来责备年轻人没出息的惯用语。

因此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今还被国人当作口头禅来损人。

只是因为这一句的流传,连累宰予也成为千古以来的负面典型,很多人也忽视了他后来的成就。

孔子恨铁不成钢的宰予,后来反而成了他门下最有出息的学生之一,被列于“孔门十哲”、“孔门十三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时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代时追封为“临淄公”、“齐公”,明朝被尊称为“先贤宰予”,获得从祀孔庙的待遇。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何况圣贤孔子也有看走眼的时刻,所以生活中我们不要随便去评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