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心法》第十七章 智慧光明
大众,你们受了中极三百大戒,行持密行,微细威仪,比不得前日的初真了。这律条微细深杳,唯要自心用功夫。凡生心动念之顷,就要存诚主敬,暗自端详,细细行持。把这心上念头,打扫清清净净,如青天皓月,没半点云翳,水晶琉璃,无一丝瑕玷,无边明镜,无一毫尘垢。如夜光宝珠,无一丝迷暗,圆滚滚,光灼灼的,才讲得个智慧光明呢。
这智慧光明的真空妙相,原从戒定上来。自忍辱断障,持戒精严中,法药相助,方能至此。如有受戒不能守,行持欠精严,自欺自瞒,万分不能也。何以故呢?大众,行持不密,唤作有漏之因,难证无为之果矣。
这个智慧光明四字,是上乘利根所有。那下乘劣根,不能悟入。只要用志不分,凝神气穴,栽培祖气,温养先天,致虚极,守静笃,纯一不二,神藏无极,极而太极,自然智慧光生,元阳来复,方见本来面目。知鬼神之情状,造化之枢机,谓之智;参天地之化育,日月之运行,谓之慧;普现法身,能摄法界,不出觉照之外,尽归晃朗之中,谓之光;通万物于无形,见万事于未兆,遍虚空而无迹,凌日月而无影,谓之明。
戒不精密,则不能泰定。不能泰定,则智慧不生,光明不现。昔者,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说《玉枢宝经》,其中单提本性,直指人心,私谛显明,天机尽露,使众生转经悟道。怎奈众生迷惑者多,口虽诵而心不能持,心纵诚而力不能转。可惜辜负圣心,空知法宝。我今不得不代天尊,重宣妙法,暗转真机,使你们大众涣然悟入。大众,须人各恭敬,志心谛听,不可使耳不闻经,妄听他声;不可使眼不观经,妄视他色;不可使心不转经,妄思他事。
大众,当初普化天尊说:“吾昔于千五百劫之先,心逢此道,遂位上真;意酿此功,遂权大化。尝于大罗元始天尊道前,以清静心,发广大愿。愿于未来世,一切众生,天龙鬼神,一称吾名,悉使超焕。如所否者,吾当以身身之。”尔等洗心,为尔宣说。天尊言:“尔诸天人,欲闻至道。至道深杳,不在其它。尔既欲闻,无间者是。无间无见,即是真道。闻见亦泯,惟尔而已。尔尚非有,何况于道。不闻而闻,何道可谈。”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定安。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天尊言:“吾今于世,何以利生,为诸天人,演此妙宝,得悟之者,俾跻仙阼。学道之士,信有气数。夫风土不同,则禀受自异,故谓之气。智愚不同,则清浊自异。故谓之数。数击乎命,气击乎天。气数所囿,天命所梏,不得真道。”“愚可以智,浊可以清,唯命俾之。愚昏昏,浊冥冥,亦风土禀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则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则亦曰自然。自然之妙,虽妙于知,而所以妙,则自乎不知。然于道,则未始有愚之浊之。”诸天闻已,四众咸悦。天尊言:“此经功德,不可思议。往昔劫中,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所曾宣说,至士受经,皆当剸金置币,盟天以传。”
大众,这便是《玉枢经》中,真玄秘密无上,不可思议。大众,清静自然解脱上品微妙之法宝也。大众,你们只知道终日诵经,并不曾明白天尊所说的妙法。若使你诵经之时,悟了天尊的秘法,则今日又不必来听讲了。大众,天尊所说至道,深杳不可见闻。若非天尊,千五百劫之先,开清静之心,发广大之愿,要度未来,一切众生,岂能见元始之真宗,闻神霄之法宝耶?天尊说,道本虚无,无声可闻,无色可见。既无音声可闻,则当忘其耳;既无形色可见,则当忘其目。既忘则闻见亦灭,何以故?耳目有形有色,为六根之首领;闻见着相着念,实六识之源头,岂能合道?若能清静六根,扫除六识,则不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不观之于目,而视之于神。不听而闻,不观而见。无闻无见,即合道也。
大众,《护命经》云:“视不见我,听不得闻。”《南华经》云:“气止于耳,心止于符。”《赤文洞古经》云:“忘于目则光溢无极,忘于耳则心识常渊。两机俱忘,入众妙门。”岂非天尊之妙法相同?天尊所说这个忘形忘我的入道之机,只要大众,以诚而入。大众,这诚字即戒也。以默而守,大众,这默字即定也。以柔而用,大众,柔字即智慧也。用诚似愚,大众,即是持戒,制伏身心也。用默似讷,大众,即是入定,忘其耳目也。用柔似拙,大众,即是智慧内藏于密也。天尊说,你们大众,欲以闻见求之,终不可见,不可闻也。《金刚经》云:“以色声求我,以色相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欲入道者,唯当受戒入定,密修智慧,以复迷暗,即不闻而闻,不见而见矣。天尊所说,入道者知止,大众,即是持戒止念的功夫;守道者知谨,即是慎独精进的功夫;用道者知微,即是绝圣去智的功夫。止念非戒不能,慎独非定不能,知微非智慧不能。能持戒入定修慧,身心泰定,圣智纯全,慧照光明,则与道为一,才唤作真忘。大众,这真忘不是坐静打顽空的,真忘即真空。真空之中,有紫金妙相,能不落顽空,则空中不空,妙相自然发现。惟其不着妙相,则忘无所忘,而无所忘者,即至真妙道。
大众,天尊又说:愚智不同,则清浊各异,虽系风土禀受不齐,皆系造化之机,神运自然,气数之理,天命已定。然而愚者自愚,智者自智,则天地何尝愚之智之。唯是能发清净心,立广大愿。愿出世以度人,必闻道而自度。自度者,先皈依元始天尊,受戒入定,修智慧以放光明,则愚者可智,而浊者可清。若不能持戒入定,修智慧,放光明,则清可浊,而智可愚矣。《金刚经》云:“我所说法,原无定法。”此之谓也。
大众,智慧光明,晃朗太玄,照烛法界,岂能出天尊《玉枢宝经》之外哉?玉枢即大众之真机。欲转经者,先转真机,则智能光明,在其中矣。至于养成无漏之道体,修成不坏之法身,若不勤转真机,密修福慧。只恐光明藏,不能闻不能见也。安能知鬼神之情状,握造化之枢机,参天地之化育,斡日月之运行,摄法界于黍米之中,定事物于未萌之始,称妙道之师,进天仙之境耶!
得见光明藏,能闻至道根。若非修戒定,安得智光深。
着相非真相,忘闻始可闻。闻思修入妙,自在海潮音。
第七代律师 西晋 昆阳子 王常月 传
弘道阐教法孙 维阳子 詹太林 校
弘道阐教元孙 初阳子 唐清善 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正/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