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物在我:梁恒作品展”开幕现场

近日,万物在我梁恒作品展”在宝龙美术馆启幕,现场展出梁恒先生近50件作品,是其近年作品的完整呈现。

策展人王林提到,本次展览“抽象也好,具象也好,物态也好,文字也好,其实对当代艺术而言,都不是障碍。万物之所以能够在我,就在于我的自由度一一自由汲取与自由发挥。”这次展览给他最重要的感受是梁恒在艺术语言和视觉效果上所下的功夫,即是在“软与硬”辩证思维的观念表达上所创造的成果。“在溪楠江石上用朱砂反复书写《心经》,不用说,这是身心修炼的行为艺术,硬石和软绸的材料及形态对比,自有力度亦会有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批评家年会秘书长、知名批评家策展人杨卫认为,梁恒的艺术植根于人文自然,以温州楠溪江、雁荡山等自然风貌为创作资源,不断反观自我与锤炼语言,也使他的作品在一种开放的全球视野下,具有了独特的精神质感与丰富的自然肌理,并始终贯穿着某种文化乡愁。他以写意的方式舍形而取意,来表达观念、寓意自我。观众从作品中看到的不是简单的自然风光,而是隐藏在自然深处的生命形态,带有丰富的人文表情,“梁恒的艺术正是这个传统文化的断裂处,重新展开自己的语言探索与精神叙事。他以一种更为宽广的全球视野,将西方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的语言因素引入其中,以此来挖掘内在的生命情感,使我们看到了某些隐蔽的激情。而这种能量的获取与语言的启示,都是源于梁恒历经传统与当代艺术几十年的沉淀,作品以温州自然山水为载体渐渐爆发出来。经过自己的人文思考及确定性体验,将东西方文化和艺术语言消化融合予以诠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主持吴洪亮则在文章中写到,梁恒作为60后的艺术家,在其作品里也自然搅拌着时代的激荡感。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碰撞,以及连带着英雄主义的黄昏意趣。那是在青春期桎梏后的思想解放留下的挥之不去的痕迹。现代主义、构成、观念、叙事中的反叙事性,等等。乃至红色与黑色稍显野蛮的碰撞,孤独的人影配以“归隐”的主题,矛盾感十足。这类对“集体翻腾”的反思,在我观察已然成为梁恒创作的新主线。在手法上,我们看到破墨般交织出的痕迹,有形与无形塑造出的隐喻,此种借助不确定性带来的指向,将复杂性呈现得愈发清晰,那是丙烯材料的年代感。这一特点之于今天的世界,的确是85新潮时代所产生的能量对40多年改革开放的穿越。对于他的作品,相信今天00后的年轻人会感到某种“爷青回”抑或摇滚乐式样的先锋性。诚然,带着包浆的冲劲是有着某种经典意味的。学术主持孙振华认为,梁恒的这些画有一种从内部进行观察的感觉,由内而外显。所以他在画面上重肌理,这些肌理是更像是内部结构,而不是外表的皮肤。梁恒给自己的展览起了一个名字,叫“万物在我”,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想,宋代程颢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似乎正好可以成为这个题目的注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梁恒生于1963年,祖籍河北蔚县。1988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同年工作分配至广州市社科院。1989年至1995年受聘为广州美术馆策展人,1996年后设个人工作室独立策展兼艺术创作。2009年至2019年受聘为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2012年至2018年受聘为温州昊美术馆馆长,2019年入住温州永嘉书院设个人工作室,专注于艺术创作至今。三十多年来共策划主持百余个展览项目。现生活工作于广州、上海和温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主持:孙振华、吴洪亮

策展人:王林、杨卫

展览时间:2024年8月30日-2024年10月8日

展览地点:上海宝龙美术馆8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