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首个核心城区“多点进出”地下道路一体化智慧系统启动建设,计划于年底试运行。

这条位于深圳前海的地下道路,总长约9.81公里,是国内目前建设标准最高的地下道路工程,也是少见的多点进出城市地下交通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一共设置18条地下联系匝道,沿线联系33个地块地下车库,服务超15000个停车位,对于管理系统的一体化程度、数字化程度和精细化程度要求都非常高,因此,这个数字交通“最强大脑”的启动,也让背后助力的商汤科技智能汽车技术品牌SenseAuto绝影再次成为业界焦点。

智能汽车业务亮眼

作为智能汽车时代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供应商,商汤绝影依托商汤大装置的算力储备、汽车垂类大模型、软硬件架构和全栈数据生产管线四大技术基座,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了“驾-舱-云”三位一体的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架构,打造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AI云等多元产品体系。

跟据商汤科技近期公布的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绝影智能汽车业务的收入达到人民币1.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0.4%。在量产交付方面,绝影上半年交付了70.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80.0%,累计交付车辆总数增至260万辆,覆盖了104个车型。

在智能座舱领域,基于日日新多模态大模型、文生图模型等能力组合,绝影与奥迪、福士华根、本田、宝马、小米、上汽智己、吉利等10余家海内外车厂建立车舱大模型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年半以来净亏损近500亿

然而,在智能汽车业务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商汤科技的经营情况依旧令人担忧。

尽管商汤科技2024上半年实现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21.4%,但同期归母净亏损达到24.57亿元。

据商汤科技近年财报,2019年至2023年,公司年度亏损都达到数十亿元,分别为49.68亿元、121.58亿元、171.77亿元、60.93亿元、64.95亿元。结合2024上半年数据,商汤科技五年半以来净亏损约为500亿元。对比商汤科技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的17.4亿元营业收入,亏损缺口依然非常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业界看来,高额的研发投入是使得公司难以盈利的原因之一。2024上半年,商汤科技的研发开支达到18.92亿元,达到经营亏损的69.53%,同比增加6.1%。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商汤的研发投入在加大,其员工却出现了缩减的情况。根据公开信息,2022年末,商汤有员工5000多名,到了2023年末,员工数量却降至4531人,“商汤裁员”的传言也时有流出。

影响现金流的因素,还有智慧城市相关业务。商汤科技表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我们的贸易应收款项总额的账龄有所恶化。我们过往有大部分收入产生自智慧城市,一般特点为其内部财务管理及付款批核程序要求长付款周期。尽管自2023年以来我们的整体现金收回情况维持相对稳健的势头,但账龄相对较长的未偿还应收款项的现金收回情况仍然面临挑战,尤其关于来自或面向公营机构等部分客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在2023年,商汤已经开始调整业务方向,将生成式AI、传统AI、智能汽车定为新的三大业务板块,而原本曾在2021年占比超过47%的智慧城市业务,在2023年已被降低到10%以内,但连续多年的亏损情况还是难以立刻扭转。

值得一提的是,商汤科技核心创始团队成员上亿的天价薪酬也曾引起争议。自从创始人汤晓鸥博士于2023年12月去世后,如今商汤科技的核心团队由三位联合创始人徐立、王晓刚、徐冰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与成本问题待解决

除了盈利问题有待解决外,地下道路智慧化管控平台的建设起步后,商汤绝影也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商汤绝影在车路协同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该项目的发展涉及到技术、政策、市场、社会等多方面的协同问题。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昂,环境特殊,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是否做好长期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准备,是商汤绝影需要回答的命题。。

在第26届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翁孟勇表示,由于智慧公路,特别是智慧高速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跨行业、跨领域的,所有的参与者在同一时间要获得共同的、明显的获得感是比较难的,但如果聚焦在一个目标上,而大家却没有共同的获得感,没能形成共识,就很难走下去。

如今,全国已有超过29000公里的道路开放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但截至2023年9月,中国智能化升级的公路里程仅超过3500公里。

例如,苏州虽然建成了全国首条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总长达到56公里,但其中只有6.5公里的路段能够支持L4级别的自动驾驶测试。测试阶段尚且如此,完全实现道路智能化落地将有更远的路要走。

商汤绝影的前海项目,无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其未来发展仍存在不少掣肘。商汤绝影能否在交出漂亮答卷的同时,还能满足资本市场和公众的期待?南都·湾财社将持续保持关注。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 实习生 陈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