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酱酒发源地之一的茅溪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2024年9月6—7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教授来到茅溪镇进行深入调研,为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历史的维度审视,茅溪镇拥有着悠久而厚重的酿酒历史。它与茅台镇如同赤水河两翼的双胞胎,左岸的茅溪,溪为谷水,右岸的茅台,台是平地。茅溪镇的酿酒传统源远流长,根据《茅台郑氏族谱》记载:郑氏祖郑佑自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入川,凭借蒸馏酿酒技术在赤水河畔的茅溪镇(与茅台镇隔河相望)开始酿酒。郑义兴、郑银安、郑永福都是国营茅台酒厂第一代酿酒大师,历史上著名的“茅台三郑”。1959年中共遵义地委提出对三郑“在政治上要关心,生活上要照顾。”(原文摘自茅台酒厂著《茅台酒厂志》1991.05版第138页:茅台酒厂大事记篇。)郑义兴、郑银安、郑永福分别是解放前成义、荣和、恒兴三大烧坊的酒师。“三郑”尤其是郑义兴等先辈们,以其精湛的酿酒技艺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为茅溪镇酱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酿造出了优质的酱香白酒,更在于传承了一种工匠精神,成为茅溪镇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是茅溪镇酱酒的灵魂所在。茅溪镇的酱酒文化与其深厚的红色文化紧密相连,是这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赤水河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丹霞地貌与红壤,还孕育了独有的糯红高粱,这种高粱正是酿造出茅溪镇酱酒那如火一般赤诚与热情的关键原料。历史上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其中茅溪(原名草廉溪)正是第三次渡过赤水河的重要渡口。今天,这个古老的渡口仍然静静地守望着周围的古酒坊,红色基因早已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文化血脉之中,成为推动茅溪镇酱酒产业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这一切,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茅溪镇独特而又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后强在考察期间指出,从地理区位上看,茅溪镇与茅台镇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位于赤水河两翼,左岸是茅溪,右岸是茅台,溪是谷水,台是平地,拥有卓越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酱香白酒的酿造。他强调,泸州市应当深入挖掘茅溪镇的地理环境特色、历史文化渊源及其酿酒技艺,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酱酒品牌。尤其是要理清“三郑”对酱香白酒产业的杰出贡献,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守正创新,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辉煌,把赤水河流域酱香名酒产业做优做强!

“双茅两镇”不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们代表着中国酱酒的传承与创新,凝聚着无数酿酒人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酿酒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对大自然恩赐的敬畏和感恩。

世界酱酒源地,“双茅两镇”,它们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未来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地理角度来看,茅溪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卓越的生态环境,为酱香白酒的酿造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赤水河的清流、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共同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在酿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赋予了茅溪镇酱酒独特的风味和品质。此外,茅溪镇地处交通便利之地,便于酒的运输与推广,为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茅溪镇酱酒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市场上的酒类品牌众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茅溪镇酱酒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卓越的地理环境和精湛的酿酒技艺,在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李后强在调研中指出,泸州要深度挖掘茅溪的地理环境特点、历史文化渊源以及酿酒技艺,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要继续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勇于创新,守正出奇。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多适应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现代科技,提升酒的品质和生产效率。同时,要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让茅溪镇酱酒走向世界,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白酒产业书写新的辉煌篇章。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茅溪镇酱酒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品质,成为中国酱酒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美酒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建兴公司党支部书记、九坝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曾品柱,四川建兴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荣坤,四川国醴酱酒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官军,四川建兴公司综合部副部长、指挥部安全环保要素协调组长梁兴川,中国乡镇网茅溪酒业专家徐声辉主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副教授李贤彬,四川省生活美学研究会会长、读城智库总编辑韩毅,读城智库采编总监赵坤利,读城智库特约作者王晓晖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