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

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

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

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

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越理解:

一、六经之本在五脏

从以上三段可知:

少阳之本,是火,(中医有命门相火、三焦相火、相火寄居于胆之说)

阳明之本,是燥,西方生燥,在脏为肺。

太阳之本,是寒,北方生寒,在脏为肾。

厥阴之本,是风,东方生风,在脏为肝。

少阴之本,是热,南方生热,在脏为心。

太阴之本,是湿,中央生湿,在脏为脾。

六经之本在五脏:五脏是六经之气的源头,六经之气皆由五脏所生化。

二、六经之名与十二经之名的比较

1、六经之名:

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2、十二经之名

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

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

三、体现六经之名、六经之本的是足六经,十二经以六足经为代表

少阳相火-命门(心包)主相火,相火寄居于胆,故足少阳胆经代表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肺主燥,肺脏有络脉络胃(中医经常肺胃同治),手大肠经、手小肠经有“六腑下合穴”在胃经(即上巨墟、下巨墟),所以足阳明胃经能代表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肾主寒,肾脏连着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代表太阳寒水。

厥阴风木-肝主风,足厥阴肝经代表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心主热,心脏有络脉络肾,足少阴肾经通过心胸区域,有络脉与心脏相联,足少阴肾经代表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脾主湿,足太阴脾经代表太阴湿土。

这也解释了《伤寒论》六经为什么以足经为代表。

特别注意:

1、经气的流向,不一定是按十二经营气的流向(也即子午流注的流向),十二经的经气流向有可能是“逆向”。例如,卫气的十二经走向就与营气不同。

2、脏与脏之间、脏与腑之间、脏与经之间,有很多络脉相联,要实现多渠道沟通。所以,不要死板认为气血一定先经过某经,才能到达某经。

3、无论如何,经气来来源于五脏,五脏所藏之气是六经流通之气的本源。

炎黄国医研学者吴越

2024年9月4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重提示:本文旨在弘扬传统中医经典,传播炎黄国医文化,如果文中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

而且,出于对平台规则的遵守,也不发表有关医疗、医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问题。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经方是中医的核心,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笔者的经验: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

吴越心愿:提炼中医理论,完善经方体系!为想学中医又不得其门而入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医学习阶梯,为学医多年而不能突破尚有很多疑问难解者提供系统明析的透彻解惑,为从医多年而自感不能再提升难以应对疑难痼疾者提供以医入道的升华指引。愿中医弘扬世界,广济众生!

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阳主阴从”高效养生法》等自助中医普及课程。

B、针灸系列:《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门一日通》与《周天针灸法-针灸入道一点通》等

C经方系列:包括由浅入深的《分类讲病》《经方易用》《经方直用》《经方逻辑》等阶梯

其中,《经方逻辑》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