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源自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本书原文选自明 ·赵开美所刻《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原文后的条文号码是后世医学家为方便学习,按照原书条文次序所加。本书共选原文 195 条,其中必须背诵的 110 条,必须熟读的 85 条。

所附方剂歌诀参考了《汤头歌诀》、《长沙方歌括》和一些《方剂学讲义》,为便于诵读,对某些语句作了修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伤寒论

痞证的成因及证侯特点

【原文】

脉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词解】

[1]濡:同软。

[2]气痞:相对痞硬而言,按之濡软,指无形之邪结滞为病。

【解析】

"脉浮而紧",浮主表,紧主寒,是太阳伤寒的脉象,本应辛温发汗,使邪从汗解。若误用下法,则使正气受挫,表邪乘虚内陷于里,从而导致气机痞塞,进而形成痞证。"紧反入里",即邪气由表入里之意。气痞证的特点,是患者自觉心下痞塞满闷,然按之柔软无物,不硬不痛。此属无形之邪气壅滞心下,故又称"气痞"。

"按之自濡,但气痞耳″,既描述了痞证的临床特点,又点明了痞证的基本病机,而且指出了痞证与结胸鉴别的关键。一般而言,水热结胸和寒实结胸均表现为心下硬满疼痛,按之石硬,小结胸病亦见心下按之则痛,而痞证只是但满不痛、按之自濡,两者对比鲜明。但应指出,痞证"按之自濡″而不痛,仅是相对于结胸证疼痛拒按而言,不是说痞证丝毫不痛。临床观察表明,痞证亦可见心下疼痛,只是其痛较轻;痞证心下多软,但亦可见心下硬满的情况。

编辑:冉茂雅

一审:向 薇

二审:刘益玮

三审:唐 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