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Gary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最近和一个资深汽服门店老板聊天,谈到懂车帝养车开放加盟,谈到不得不学习拍视频,不得不在抖音上线团购,颇有点无奈。

最后老板感叹:“二十年前刚开店的时候,车主都是自然进店,根本没有流量的说法。”

其实,很多门店老板都发表过类似观点,同时也有后知后觉的意味,因为我们往往回首往昔才发现行业已经变了样子。

线下自然流量,或者说门头流量、地理位置流量,这是汽车后市场最原始的状态;发展到现在,线上线下一体化已经是公认的流量格局,甚至线上流量变得不可或缺。

在此期间,地推、电销、集客促销、微信营销、美团、抖音等流量形式和手段相继登场。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一些特定的企业和事件,推动了流量的演变。

更为重要的是,流量演变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才是影响汽服门店生意的根本所在。

01

上个 世纪 参数 图片 )八九十年代,第一批维修企业在时代的春风中应运而生,当时中国私家车还非常少,所以,这批门店往往是以资源型业务为主,比如公车,比如车队。

很显然,这个时期的门店只要坐等客户上门即可,根本不愁没有业务这回事。

这种状态,也可以称为卖方市场,或者说供不应求,当时开门店修车不仅赚钱,会修车的老板行业地位也比较高。

九十年代末期,众多国际品牌车企进入中国市场开启合资的道路,同时还有不少国产汽车品牌先后诞生。

在国产化和中国制造的加持下,汽车逐渐从奢侈品变成相对大众化的产品,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买和使用汽车,私家车业务取代原来的资源型业务,成为行业主流。

所以,不少门店开始转型,服务于更为市场化的私家车,汽车服务世界采访过的不少行业老兵,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当然,私家车多了,并不意味着车主一定会进店养车修车,因为普通车主和门店之间并没有建立原来资源型业务的合作关系。

在那个互联网还未兴起的年代,车主产生了业务需求,第一时间当然是在周边寻找门店,这就是所谓的三公里服务圈的概念。

在此情况下,第一阶段的流量格局,可以称作自然流量,或者说地理位置流量、门头流量,这也是当时大部分业态的流量逻辑。

所以,一个良好的地理位置,一个醒目的门头,就能换得可观的自然流量,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

汽服是一个具有技术壁垒的行业,汽配流通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门店和车主之间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差,这也导致那个时代汽服是一个暴利行业。

很多行业老兵怀念那个时代,也有这一因素在里面。

当然,中国新车越卖越多,汽服业务又很赚钱,必然吸引大量的创业者进入这个行业。

随着汽服门店越开越多,直至饱和,车主的养车修车选择不再单一,平均到每家门店的自然进店客户必然下降。

抢客户就成为摆在每家门店面前的新课题。

02

所谓的抢客户,一开始行业并没有使用流量这个互联网概念,而是用集客来表达。

在集客的历史大潮中,地推这种形式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觉得就是派人发发小卡片,和周边车主搞搞关系,常常被冠上缺乏技术含量的头衔。

事实上,散漫式的、不成体系的地推确实不复杂,但效果也不显著,真正将地推发扬光大的,应该是河南中鑫之宝。

在中鑫之宝,内部将地推称为“扫街”,还拍摄了一部名为《扫街的前世今生》的短视频,据说源于某个员工写的一篇短文。

其中有一段,“在街头巷尾,在写字楼前,在红绿灯口,在停车场,在加油站,凡是有豪华车出没的地方,都有你我的身影,在辗转,在流连,有客户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欢声和笑颜。”

由此可以看出地推的不容易。

更进一步,中鑫之宝将地推建成体系,不仅引入管理系统,组建专门工作室,在地推结束后,还需要长期跟踪客户,收集到的客户资料,后续通过打电话进行营销。

总结下来,中鑫之宝是以员工的地推派卡为主、电话营销跟进为辅,在区域占山为王。

另外一家区域连锁则是反过来,在集客上以电话营销为主、地推派卡为辅,由此将电销发扬光大,这就是广州华胜。

电销并不是打电话那么简单,除了需要员工克服心理障碍,也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

据了解,华胜建立了专门的电话营销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客户分类、电话信息跟踪、短信发送、跟踪时间提醒、对话录音及监听等功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专人专门长期对客户进行访问跟踪引导客户进店。

在中鑫之宝和华胜利用营销模式脱颖而出,同时形成了不小的门店规模之后,一度形成了“北中鑫南华胜”格局,也吸引了不少同行前往交流学习。

当然,真正学有所成的并不是很多。

因为无论是地推还是电销,在硬件层面,都需要配备相应系统和团队,规模小的汽服门店很难负担背后的成本;另外,系统化的集客流程、专业的话术技巧,也需要时间积累、经验打磨。

更为重要的是,华胜、中鑫之宝本身就建立了很高的门店标准,客户来了之后,可以通过技术和服务形成稳定的基盘客户,简单来说,就是要有能力承接客户,这才是更为本质的地方。

然而,行业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愿意在技术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的门店,为了快速获取客户,大规模采取集客促销让利的方式,到处地推派发传单,送箱子送玻璃水,注定难以长久经营下去。

但这都是后话。

直到现在,地推和电销在汽车后市场还有一定生命力,但仅看地推这一手段,似乎正在慢慢走向终结。

因为新的时代来了。

03

2014年左右,资本市场将目光投向汽车后市场,大批互联网跨界创业。

当时,汽车后市场号称“未被互联网改造的最后一个行业”,很显然,资本+互联网的双重力量,意图对汽车后市场来一场大洗牌。

1分钱洗车、9.9元保养等烧钱补贴模式迅速崛起,大量车主数据被互联网创业公司揽入怀中,至于如何通过大数据变现,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给出答案。

汽服门店在这场资本游戏中,似乎只能扮演流量承接和线下安装的角色,甚至不少上门服务企业,想要绕过线下门店场景,直接触达并运营车主。

当然,结果大家都清楚,不到两年时间,互联网轻模式基本上全军覆没。

但是,资本和互联网的介入,为汽车后市场带来两个重要影响,一是互联网工具思维,二是线上流量的概念。

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遭遇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头,大家这才意识到,汽车后市场的容量不会无限度增长。

同年,行业出现了“汽服门店进厂台次断崖式下滑”的论调,也是那个时候,郑州保养大战一触即发。

流量争夺战从暗面走向明处。

这个时候,地推依然是常见集客方式,但是多了互联网工具的加持。

比如车百惠就是结合微信公众号发放项目优惠券、物业联合服务业主活动等方式,在门店三公里商圈内做定期地推活动。

而在一批营销团队的推动下,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微信和朋友圈推送的活动铺天盖地,到处都是免费送箱子和39.9元优惠卡,有行业人士戏言“养活了一批箱子制造公司”。

当然,在此之外,也有门店老板纯粹地致力于线上平台的运营和维护,比如大众点评和美团

比如老牌社区店上海联擎非常注重美团的运营和维护,在美团上的两家店评分都是接近5分满分,一方面可以展示品牌获取线上流量,另一方面则是倒逼门店自我改进。

这其实是一种线上流量+线下运营结合的集客方式,而不仅仅是让利补贴的简单粗暴模式。

所以,经历了资本+互联网的洗礼,汽车后市场对于线上流量愈发关注,此消彼长,线下三公里服务圈的概念,反而在逐渐淡化。

04

真正的分水岭出现在2020年,当年的那场事件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随后一段时期,线下出行受到限制,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车主,还是汽后从业者,都将大量精力放在线上平台上,其中,以短视频和直播为形式的抖音就此脱颖而出。

不少从业者以短视频为载体,在公域流量平台上打造个人IP,并吸引三公里之外的车主到店消费,相当于彻底打破了地域限制。

这个阶段,产品和项目都属于门店,抖音扮演的其实是免费广告平台的角色,类似于早期的大众点评。

在不少门店当中,由抖音带来的流量占比超过30%,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门店的经营。

可以说,自此之后,行业进入了抖音时代,无论门店做没做,愿不愿意做,都不能忽视抖音的影响。

到了2023年,抖音逐渐限制直至最终关闭门店报白,门店只有与服务商合作才能解除限制,而报白就是在抖音上认领门店地址,起到导航的作用。限制报白,就相当于,抖音开始向门店收取过路费了。

2024年,抖音以懂车帝巨懂车为主体,在全国多地召开线上线下招商会,吸引单店进入本地生活团购,并在重庆试点开放懂车帝养车加盟招商。

毫无疑问,在与汽服连锁完成试验后,抖音意图将体量更大的单店纳入到体系当中。

汽车服务世界将2020-2022年定义为汽车后市场抖音1.0时代,2023年至今为抖音2.0时代。

1.0时代是流量的野蛮生长阶段,2.0时代则是流量的回归聚拢和重新分配。

这也正式宣告,线上流量已经成为汽服门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门店的集客手段,已经离不开美团、抖音等线上平台。

与之对比的,则是线下地推等集客形式逐渐式微。

以天猫养车今年推出的贴膜/轻改中心为例,其门店模型严格控制场地租金,要求在2元/平米/天以内,如何实现?

天猫养车李逸解释:“这种业务不需要沿街引流,更多是在线引流与口碑引流,所以租金不需要贵。”

再举两个例子。

一是早期一直强调“戒流量之毒”的小拇指,反而是率先拥抱抖音,与抖音官方合作打造线上团购,如今198保养套餐销售超过100万单;二是成立初期以轮胎电商切入的途虎,算是第一代线上流量平台,如今也在积极布局抖音,采用直播+团购的线上引流手段。

可以说,除了极少数细分垂直赛道的特色门店,几乎没有人可以忽视线上流量。

05

几年前,行业中存在一个观点:中国汽车后市场最大的优质流量在汽服门店端。

那个时候,门店不仅仅是重线下运营,其实更重的还有线下流量,因为车主还是习惯于在线下寻找其养车修车需求对应的供给端。

2014-2015年的O2O风潮,本质上是互联网跨界打劫,希望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把车主从线下吸引和聚集到线上,并永远留在线上,类似于餐饮行业中,消费者已经离不开大众点评和美团。

只不过,当时的烧钱补贴并未改变车主的消费习惯,一旦补贴停止,车主立即脱离线上平台,重归线下门店。

所以,那个时期,即便是存在各种导流平台和模式,但并未真正动摇门店的经营根基,线下车主还是依附于门店周边。

然而,十年前互联网跨界打劫未能实现的目标,如今被抖音完成重塑:车主已经自发地从线下走到线上。

现象背后主要存在两个原因,一是车主年轻化,消费习惯完全转变;二是消费趋于理性,车主习惯于在线上寻找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对比滴滴之于打车行业、美团之于餐饮行业,我们不得不承认,汽车后市场正在经历类似的演变。

所谓的汽服地推时代,正是车主扎根于线下、连结于门店的时代,那个时候,偶然和运气还扮演着比较关键的角色。

汽服地推时代的终结,标志着汽服生意的竞争模式进入新的时代,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被打破,车主和门店之间建起了一个第三空间,信息传递更为透明,竞争更为充分和彻底。

40万汽服门店的竞争可以说是被彻底激化了。

对于上百万汽后从业者来说,任何的抱残守缺,无异于刻舟求剑,谁都难以寻回逝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