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俗话,那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那你知道这个宰相具体是指什么呢?而我们熟知的丞相又是什么?丞相和宰相又有什么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丞相

说到丞相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丞相这个官职贯穿着我国大半个古代史,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明朝结束,存在了上千年之久,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最高的行政长官,拥有着仅次于皇帝的权力和地位,不可谓不重要。

丞相制度最早的萌芽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群雄割据,各个诸侯国的国内都设有“相”一职。“相”的主要工作就是辅佐诸侯王发展壮大本国,帮忙处理国家的政治事务和军事事务等。

在某些方面来看,这些“相”的权力甚至可以超过诸侯,从而能更有效的管理国家。其中魏国的魏无忌、齐国的田忌、秦国的商鞅、秦国的李斯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相。这些人都在不同时期帮助本国壮大,强盛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丞相制度在秦汉时期正式确立,李斯就是秦国的丞相,只不过当时的权力都多集中在始皇帝一人之手,进而导致李斯这个丞相的权力也被架空。

到了汉朝,丞相这个位置就成了人人“谈虎色变”的存在。这主要还是因为在汉朝时丞相的权力过高,皇权和相权产生了冲突,因此汉朝时数十位丞相尽皆被斩杀,这也是当时的官员对于这个职位十分畏惧的原因。

当然这一切从大汉第一任丞相,萧何的结局来看,这就已经注定丞相这个位置是要受皇帝猜忌的,属于吃力不讨好的职位。可萧何毕竟和皇帝刘邦有着难以磨灭的感情,虽说萧何处处受限,还常被猜疑,但终归还是没有被处死,也算是善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汉景帝时期,这时候的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已经变得极为尖锐了,甚至有的丞相敢公然顶撞皇帝,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但是汉景帝仁慈,并没下令将其处死,只是将其罢免,这一免就是数任丞相。

但是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就没有那么好运了,汉武帝刘彻可以说是汉朝时最为强势的一个帝王,他和秦始皇一般,讲究绝对的中央集权,为此还特意设立了尚书台,提拔内侍,以此来分化丞相的权力,来达到制衡相权的目的。

当然汉武帝做的可不止如此,他在任期间,先后罢免了数十任丞相,也斩杀了数十任丞相,是名副其实的“丞相杀手”,以至于汉武帝时期,许多人对于丞相这个职位,都是“谈虎色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后,丞相这个职位又变的重要了起来,尤其是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的“曹丞相”、蜀汉的“诸葛丞相”以及东吴的“顾丞相”都是手握大权的存在。尤其是曹操,在有机会称帝的时候,他不称帝,而是选择做一个丞相,借此来控制朝政大权。

唐宋时期,丞相的权力和职责已经被一分为多,分别交给了不同的部门。这也预示着丞相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

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直接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长达千年的丞相制度就这样终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宰相

宰相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官职的名称,它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个俗称。“宰”的意思是主宰,而“相”本位相礼之人,有辅佐的意思。两者相结合就为“宰相”。

宰相多用来代指皇帝之下,最有权势的一类人,他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很多人。而且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名称。

如古时候的太宰、相、相邦、秦汉的丞相、汉末的相国、东汉的大司徒、唐朝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宋朝的同平章事、明朝内阁大学士、清朝的军机大臣、清末时期的总理,这些人从某种层面上都可以看作是宰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太宰”、“相”这样的职位,而这些职位也不是一个正式的官称,通常是用来辅佐君主处理朝政的角色。

在春秋战国时期,“相”这个职位得到了发展,因为那时候的格局是群雄割据的,每个国家的君主都在招纳贤才,来帮助自己的国家强大,由此一来他们就任命了许多的“相”,如齐国的管仲、赵国的肥义、赵国的蔺相如、魏国的翟璜这些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相。

到了唐朝,因为实行了新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宰相的称谓也就随之多了起来。如尚书省的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中书省的中书令、侍中、门下省的平章事等这些高级长官都被称为宰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时期宰相称谓变化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发展到最后,都逐渐集中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种称谓之上,同时这也是唐朝历史上使用最多的称谓了。代表人物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张柬之等名相。

宋朝时期也是如此,同平章事这个职位的官员就是宰相。元丰改制后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是为宰相。

到了元朝的时候,中书省成了国家政务中心,其中的主要负责人就是中书令,这个位置通常是由皇家太子兼任的。此职位之下设有左右丞相,再往下则设立平章政事,副职左右丞及参知政事,这些人都可以被称为宰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也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宰相”。但是皇帝一个人处理这么多的政务,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就设立了内阁,让内阁大学士来帮忙处理朝政。

如此一来,虽然明朝虽没有名义上的丞相了,但是一些其他官员,内阁首辅、大学士等官员权力加大,依旧可以被称作宰相。清朝时期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也是如此。

丞相于宰相的区别

丞相与宰相还是有着许多不同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从不同层面来分析一下。

其一性质和含义的不同。

丞相是一种具体的官职,是用来辅佐皇帝,处理朝政的官员职称,也就是百官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宰相也不是一种具体的官职,而是对那些拥有着仅次于皇帝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他们可以是丞相,可以是相国,可以是大司徒,可以是尚书令,可以是内阁大学士,也可以是军机大臣,这群人都可以被称为“宰相”。

其二权力不同和职责不同。

丞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皇权,自古一来皇权和相权都是一个不好调节的矛盾。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因素还是因为丞相的权力过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皇权。

宰相则可以说是依附于皇权的,是活跃在皇权庇护下的,尤其是唐朝时期设立三省六部制,一下子多出了许多部门,多了数位领导人的同时,也分走丞相诸多的权力和职责。这些部门的高级长官也都是宰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人数的不同。

丞相之位通常来说只有一人,最多的时候也就只有左右两个丞相。

宰相则是不单单适用于一人,两人之身。它既可以是一个人、两个人,同时也可以是十个、八个人,尤其是唐代的时候,更是可以代指多个部门的行政长官。

其四地位的不同。

丞相是百官之首,是一人之上,为人之下的存在,基本没有和他同级的存在,在百官之中,他就是最大的。

宰相则不是如此,虽然没有比他官大的官员,但是和它平级的官员会有很多,地位不是绝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五制度的不同。

丞相是一种明确的官职制度,是经过国家认证,皇帝和众官员承认的一种职位,这种职位之人通常有着很高的权力。

宰相不是一种制度,更像是对那种权势之高的人一种俗称,

结语

丞相是一种具体的官职,而宰相是对一些权势高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丞相可以被称为宰相,因为它是符合宰相要求的那一类官员。而宰相却不只丞相,例如三省的最高长官和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以及清朝的军机大臣,都可以被称为丞相的。

现在丞相和宰相的区别,你分清了吗?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 [1]国学.“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吗[J].高中生,2016,(28):46.
中国知网 [1]丞相和宰相根本不是一回事[J].人生十六七,2018,(22):20.
中国知网 [1]郭红光.丞相与宰相[J].初中生学习指导,2019,(28):26-27.
中国知网
百度百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