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2022年,为支持鼓励青年作家创作,王蒙先生捐出个人稿费,与中华文学基金会商议决定,联合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出版集团,共同设立中华文学基金会“王蒙青年文学发展专项基金”,以扶持和奖励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作家。近日,第三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名单公布:魏思孝、龚万莹、杜梨。

入选的三位青年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选的三位青年作家

从延续乡土传统到皇家园林打工日常

三位青年各有妙招

乡村是山东淄博青年魏思孝最关心的文学主题,此前出版过《余事勿取》《王能好》等作品,备受瞩目。2024年魏思孝出版了长篇小说《土广寸木》,并入围2024理想国文学奖初名单。这个略微拗口的名字合在一起就是“村庄”。“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的推荐语中,评价魏思孝的小说,直面乡村与乡民的真实生活,以别具一格的文学理解与美学特质,为接续发展二十世纪以来的乡土写作传统,提供了创新性经验。

魏思孝作品《土广寸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思孝作品《土广寸木》

龚万莹是鼓浪屿人,本科读市场营销,硕士去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后成为欧洲跨国企业品牌经理。但30岁后,当工作顺着“正轨”笔直向前,她却从外企辞职,转身投入文学创作。近两三年,龚万莹的多篇岛屿故事在《人民文学》《收获》等刊物发出,其中篇幅最长的《出山》不仅登上2023收获文学榜,还位列中篇小说榜第四。2024年,龚万莹的小说集《岛屿的厝》(在闽南语中,“厝”指老房子)出版,收入她讲述的9个岛屿故事。“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的推荐语中,评价龚万莹“在地方书写、语言创新、海洋叙事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她将奇诡瑰丽的闽南民俗叠加进细密的成长体验,构建出独属自己的文学地理空间。”

龚万莹作品《岛屿的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万莹作品《岛屿的厝》

杜梨是北京人,90后,硕士毕业于英国,主修现代文学和创意写作专业,回国后在《人民文学》《西湖》《花城》等文学期刊发表过中短篇小说。作家身份之外,她是北京颐和园的一名普通员工。她用散文的方式,为读者描绘这个著名景区的另一面,尤其是游客背后普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风格生动有趣。“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的推荐语中,评价杜梨的散文“明朗清澈,栖身于庄严肃穆的皇家园林,取径于祖辈父辈的家族记忆,是生气勃勃的人间图景,也是纷纭灵动的万千思绪。对生活的热望犹如星星点点的萤火,让古建筑所表征的历史鲜活可亲。”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

业内前辈寄语年轻人:

“通灵犀、蓄深情,方可成就经典”

在三位作家的名单公布后,围绕这三位作家,一场名为“青年写作的流动与在地”主题论坛,在十月文学院举办。施战军、张莉、岳雯、刘大先、丛治辰、师力斌、季亚娅、徐晨亮、行超等20余位评论家,对青年写作者相关的诸多话题展开讨论。

《人民文学》主编、文学评论家施战军,在论坛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勉励青年作家。他说,写作就是对旅人之魅的体验和对旅人之谜的猜解。青年作家要在流动的现实中成长,让历史文化和现实命运的彼此感应渗入日常表里。他以《西游记》为譬喻,指出作品的本质是作者的精神游记或心灵自传,知源流、得根脉,纳天地、融物我,见真趣、听妙音,通灵犀、蓄深情,方可成就经典。

在书写家园和故土时,青年作家该如何进一步创新,文学评论家岳雯也对此给出自己的提醒,在现代性的链条上,时间逻辑失效以后,我们进入了空间逻辑的时代,“为了避免同质化的危险,不少作家使用了在地化的写作策略,借助某个地方性特色来给自己的写作赋形。然而,在这之后,青年作家如果想要继续成长,他们的‘第二口气’可能就是要以流动性来击穿在地性的固化,拓宽写作边界。”

(由十月文艺出版社提供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