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驿站当成私人的午休地,变共享为独占,化公域为私域,这属于资源错配,乃至资源侵夺,扭曲了这类驿站的真正用途

9月12日,一名户外工作者发布视频称,中午想到当地一处劳动者驿站休息时,发现门被内部上锁,透过缝隙,他发现是“三名身穿制服的城管人员在里面睡觉”。据经视直播报道,当地城管局环卫科工作人员称,经核实,视频中睡觉的几名男子并非城管队员,应该是街道综合办的执法队员,城管队员与街道综合办执法人员制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视频截图。

不管是城管队员,还是街道执法队员,其实都没有权力反锁“霸占”休息驿站。他们在这里美滋滋地午休,而其他想找地方充电或歇息一下的户外工作者只能吃“闭门羹”,这算怎么回事?

这些年来,不少地方都兴建了类似驿站,里面配备了简单的桌椅,还有空调、微波炉、饮水机、电源插座、无线网络等。有的地方还配备了文化空间、职工书屋等。这原本是一个极好的设计,改善了户外工作者夏天背水、冬天背衣服、在树枝下遮阳避雨的狼狈状态,也体现了对这一人群的尊重和体恤。

只是,再美好的港湾,也需要更完备、更人性化的管理,也有待于人们都能理解设立此类驿站的初衷,不得闭门不纳,更不得随意侵占。

驿站属于公共空间,凡是从事户外工作的人都可以使用。如果涉事人员的确是街道综合办的执法队员,职能大体与城管接近,负责管理市容市貌、辖区秩序等。既然也是在街面上活动,执法队员当然可以在驿站歇脚休息,但不意味着可以反锁大门,把公共的驿站搞成个人地盘。

如果把驿站当成私人的午休地,变共享为独占,化公域为私域,这属于资源错配,乃至资源侵夺,扭曲了这类驿站的真正用途。自己这一睡不要紧,其他人就面临无处可去的境地,当然不合适。

考虑到不管面对城管或者街道执法队员,现实中,环卫工、绿化工等可能会心存忌惮,不敢、不愿“搅扰”他们的休息。当有需求的户外工作者被锁在门外时,驿站恐怕就离“暖心”渐行渐远了。

作为一项广受好评的民生工程,这样的驿站应该向更多人开放,让他们坦然而来、快乐而去,在短暂的休整时间里,吃个饭、喝杯水、小憩一番,把人生的电源充满格后,继续服务于城市。如果听任执法人员等人群强势袭来,“先到先占”,未免扭曲了这项工程的初衷,也影响了相关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

透过这一事件,也暴露出当下一些地方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就在几天前,有网友反映,在另一地方,一处专为环卫工、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建设的工会驿站装了密码锁,导致中午时分无法进入。

凡此种种,均应引起重视。在繁华的都市一角,建设一个外观漂亮、设施齐备的休息驿站并不困难,难就难在如何运行好这个驿站,让驿站真正成为户外工作者的港湾

如何细化服务,真正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如何强化约束,杜绝外部力量挤占公共空间;如何从“看上去很美”向着“用起来更方便”转化……相关劳动者驿站在这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服务人们、润泽人心。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龙之朱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