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左宗棠第四代孙左景鉴想回上海,他写信给上海市委, 希望能分一套低楼层电梯房,但是身为副市长的女儿却直接拒绝。

“能不能分配一套房子,最好配备电梯,因为老人家年纪大了,上下楼实在是不方便,这样也能够让他早点回到上海看看。”

左景鉴的外甥背着家人悄悄地给市委工作人员写了一封信,他希望左景鉴能够在晚年圆梦,再次回到工作半生的上海。

然而这样的要求最终没能实现,尽管左景鉴的女儿上海市的副市长,但是他也没有任何的特权。

后来副市长女儿听说这件事情之后,没有表达不满,而是默认了市委工作人员拒绝的态度。

那个时候在机关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分得一套房子,可是房源太紧张,人又很多,就算副市长也没有特权。

其实就算是能靠着自己的身份得到房子,左景鉴和女儿也不会答应的,因为这和他们长期以来接受的家风教育相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景鉴作为左宗棠的第四代子孙,从来没有靠着祖先的名气为自己博得过好处,反而他们全家人生活清贫简单,他本人也将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给了工作。

左景鉴出生在1909年的长沙,从小就刻苦好学,在父母的教育下用功读书,就读于新式学堂。

年少时期的他受到先辈左宗棠影响,立志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百姓有用的人,于是下定决心投身医学事业。

二十岁的时候,他考进了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医学生。

1937年,中国陷入危难的时候,他跟随学校的医护团队前往前线救助士兵,并且在这里和之后的妻子相识相爱。

上世纪四十年代,身为医生的左景鉴生活十分艰苦,全家人挤在小房间里生活,而他自己也疾病缠身。

尽管如此,左景鉴在医学上的追求没有停止,在艰苦的环境当中,他凭借着强大的毅力继续做着医学研究,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挽救了一个个病人的生命。

抗美援朝时期,左景鉴作为专业型人才带着医疗资源远赴朝鲜,和其他的专家一起筹建设计了血库,他们的努力让战场上受伤的战士们得以获救。

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国家经济医疗等方面发展不均衡,所以中央下达政策将人才调往西部地区。

左景鉴一辈子的事业和心血几乎都在上海,但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带着全家人前往重庆重新开始,只留上学的大女儿独自一人在上海读书。

离开之前,他将政府分配的房子全部上交,女儿只能住在寝室当中,她曾经对父亲说想要留一间屋子给自己。

但是这样的请求被左景鉴给拒绝了,他语重心长地教导女儿:“你现在上大学,完全能够独立了,我不会给组织求情给你搞特殊。”

就这样,他没带走一分资产和房产,带着家人过着简朴的日子。

后来女儿成为了上海副市长,受到父亲的行事影响,同样保持着艰苦的生活作风,没要过一点特殊待遇,一心为民做实事。

遗憾的是,房子还没有分下来,左景鉴的病越来越严重,最终病逝在重庆,生前想要回到上海的愿望没能够实现,家人们为了了却他的心愿,只能遵照遗嘱把他的骨灰洒在长江,让它们顺流而下,终有一天会路过上海。

资料来源:《世纪》杂志 |晚清名臣左宗棠曾孙、外科专家左景鉴的一生——世纪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