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9月13日,“长江与黄河”文学对话活动走进黄石。来自长江黄河流域的作家代表登临黄石西塞山,为本次文学对话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登临黄石西塞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临黄石西塞山

西塞山验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站上西塞山如临长江中,“西塞山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形成长江弯道,长江过了西塞山再无天险,因而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黄石当地作家向来自黄河流域的作家们介绍道。

名山胜水,因文人的登临留下故事,吸引更多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大唐的一个秋天,刘禹锡乘舟从三峡东下,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篇《西塞山怀古》。湖北省作协文学创作院院长胡翔感慨道,“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是《西塞山怀古》尾联的诗句,也是今天的写照。第二届“长江与黄河”文学对话,我们把登临西塞山安排在活动的收官时间节点,实则是一场文学与长江、文学与西塞山的历史对话,抚今追古,意义非凡。

西塞山上,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接受媒体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塞山上,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接受媒体采访

张志和的《渔歌子》是中小学生都会背诵的唐诗佳作。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接受记者采访说,西塞山验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就是西塞山的历史文化,西塞山不光是军事要塞,而且因为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而蜚声天下,使“西塞山”成为了中华文化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西塞山的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西塞山上,山西诗人张二棍接受媒体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塞山上,山西诗人张二棍接受媒体采访

两河作家依依话别,相许下一次的重逢

西塞山留下诗人抚今怀古的故事、历代名将能征善战的故事,西塞山下的“神舟宫”留下的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民间集体行动与记忆。

作家们到西塞山下的神舟宫采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家们到西塞山下的神舟宫采风

作家周芳在这里仔细拍下“西塞神舟会”关于“制作神舟”“请神上船”“神舟巡游”“神舟登江”等等节俗流程。她说,人生而不易,民间流传几千年的活动,背后蕴藏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每次看到这样的内容,就特别有感触,拍下这些资料,说不定以后可以运用到小说创作里。”

作家们了解神舟会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家们了解神舟会习俗

据介绍,端午节(西塞神舟会)又名“龙舟会”,是流传于湖北省黄石市的地方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西塞神舟会习俗诞生的年代更早,后来屈原投江后,人们慢慢将这项习俗与纪念屈原相结合。

当日,“长江与黄河”文学对话活动在黄石画上圆满句号。作家们在西塞山的名人名诗、磁湖的清风、神舟会呈现的人间情义中,依依话别,相许下一次的重逢。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