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为何要删掉《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四句?

我们一天天长大,儿时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

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却发现很多东西都对不上号了。

比如小学课本上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大家背的都是“远上寒山石径斜(xia)”,可没想到现在再看竟然变成了“远上寒山石径斜(xie)”。

这让不少人感到奇怪,究竟是我们失忆了还是教材出错了?

其实都不是,只是教材改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骑”这字,以前不只能读“qi”,还能读“ji”。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二个读音渐渐没人用了,那些本来读作“ji”的古诗文读音也就发生了变化。

只是大家没想到,不仅教材上的读音变了,就连内容也跟以前相去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时候的古诗,应该是很多人记得最牢固的古诗了。

不管是“床前明月光”还是“春眠不觉晓”,亦或是“离离原上草”,基本上都是刻进DNA的程度。

然而没想到有一天它们也不再是我们记忆中那般了。

白居易所作的“离离原上草”,所有人都以为只有四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谁知长大后发现它后面突然又多了四句。

以前我们背的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但现在才发现完整版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共有八句。

后面四句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看到这四句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和“离离原上草”是两首诗。

可能因为都是白居易所作,所以搞混了。

毕竟它们从风格上看根本就不搭嘛。

前面四句给人一种顽强不屈,奋力向上的感觉,可是后四句却充满了悲凉的分别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首诗怎么可能会有两种风格呢,难道唐朝就讲究混搭了?

单看这几句诗的现代释义,确实让人感觉不是一个路子的。

可如果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离原上草”四句的意思是:“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远芳侵古道”四句则是:“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乍一看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两个意思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讲“春草”的生命力旺盛,后面讲送别友人时依依惜别之情。

确实,对于没有彻底理解这首诗的人来说,前后两部分根本就是毫无关联的两部分。

而这也是小学教材将后四句删除的主要原因。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还处在比较弱的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人只能理解到这首诗表面的意思,而无法深入思考作者更深层的含义。

在我们的印象中,“离离原上草”这四句是用来表达旺盛生命力和不服输的劲头的。

这是非常正向,积极向上的含义。

而这种含义正是小学生需要理解并牢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祖国的花朵,他们需要自强不息,积极向上,这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会有希望。

再来看后面被删掉的这四句,每一个字似乎都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和悲凉的氛围。

这种情绪小孩子是很难理解的,而且他们这个年纪也不适宜接触如此悲伤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该茁壮成长的少年每天处于忧伤的状态里,他的结局会是什么?

总归不是正向的。

如此看来,这四句删掉是一个非常高明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删掉的四句诗竟暗示了白居易的人生

看了完整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解。

既然后四句和前四句不搭,分开也没有太大影响,那白居易为何还要将它们写在同一首诗里呢?

看一看白居易一生的境遇,或许就能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过白居易的都知道,他生逢乱世,一直以来都有拯救天下苍生的梦想。

但是可惜,他一直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过白居易曾得到唐宪宗的赏识,做了他的“秘书”。

白居易对皇上这个伯乐非常感激,便想用自己的能力去辅佐皇上让江山发展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的皇帝那可是万人之上,即便他们有什么错误,一般也没人敢指出来。

但是白居易不同,他不畏惧皇权,多次直言进谏,希望皇上能成为一个明君。

可是皇上被人捧习惯了,面对臣子的直言不讳,一次两次他或许还能接受,但次数多了,他难免也觉得没面子。

情理之中,白居易遭到了贬谪,离开了京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场的失意让白居易明白了这个社会这个朝代正在慢慢地腐朽。

他想要拯救,却又无能为力。

了解了这些之后再来看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你或许就能明白前后部分之间的联系了。

“离离原上草”这四句表面看是在说青草顽强倔强,即便是野火也无法将其烧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则是想表达当时的人们在面对强权时应该像青草一样顽强。

五六句中的“远芳”和“晴翠”也在说着顽强生存下来的青草焕发的另一种景象。

七八句中又是送别友人,又是“萋萋芳草”,也是想说每一片草叶都在诉说着离别之情。

如此说来,是不是就能感受到这首诗前后之间的丝丝联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居易为何能作出如此精彩的诗?

唐宋时期是最不缺好诗人的时期了,白居易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他的作品能流传这么久,靠的就是过人的才华。

以前看《赋得古原草送别》可能会觉得白居易的创作能力也没有那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理解了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后才发现,原来白居易竟然能作出这么精彩的诗。

白居易有个“诗魔”的称呼,因为他一生都在不停地创作。

即便是平均到他74年的生命里,每年也至少要创作51首。

关键是白居易的每首诗都非常的有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追名逐利的时代,白居易的称号就足以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

白居易有两个称号非常出名,一个是醉吟先生,一个是香山居士。

前一个称号是取自白居易的作品《醉吟先生传》,因为里面的主人公是他,所以后人便这么叫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一个称呼是因为退休之后的白居易隐居到了洛阳香山,居士则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

不过白居易的诗几乎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表面给人一种悠闲洒脱的感觉,实际上是在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琵琶行》便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是写琵琶女和诗人,实则是在书写现实的不得已和黑暗。

虽然白居易已经逝去千年,但是他的诗作和情怀会永远流传下去。

真正优秀的人是不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的,时间只会让他的光芒更加耀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1】《“离离原上草”为何课本删了后四句?看完原诗,你觉得该删吗?》
【2】《“离离原上草”,白居易送别的友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