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咨询过程中,遇到孩子刚复学又开始不去学校的情况,要么是在学校里心慌,要么是焦虑产生身体上的不舒服,要么头疼,要么胃疼,要么头晕,要么失眠多梦。

复学前,孩子信心满满,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要把之前的时间都弥补回来,要力争上游,好好学习。

可是真到了学校后,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各种难受都出来了,要么是心理上不适应,要么是情绪上的难以自控。

于是,只能频繁请假,甚至又打了退堂鼓的想法。

通常情况下,看孩子好不容易恢复了状态刚复学,这又要频繁请假,父母就会相当着急,要么责备孩子:

你看你之前休学几个月,我们也都同意了,但现在调整好了,你就得去了。

你得为自己承担一些必要的责任,你是学生就不能这样三天两头不上学。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难受,去面对和解决就行,逃避不起任何作用。

以上这些,父母说的都是事实,也都是很正确的思路,但唯独缺少了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要让应该或不应该先行,让理解孩子先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复学不顺利的孩子,对于心理压力过重,情绪紧张的孩子,父母要做好3个坦然面对:

第一个坦然:接纳孩子复学后出现的各种幺蛾子。

孩子复学后,会出现各种幺蛾子,很正常,父母提前要做好接纳的心理准备。

因为孩子远离学校几个月,在家的宽松环境,以及远离了压力与恐惧的氛围,很自然就得到了放松与放下。

这也会给孩子一个错觉,以为在休学的时间内已经调整好了,但实际上是低估了自己会遇到的难题,比如课程跟不上,陌生的环境以及重新构建的人际关系。

对于孩子复学后的压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上的压力,一个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当休学在家的孩子,无论再怎么补课,在学校跟课程时,还会有一些紧张和不适应。另外就是从家中这样宽松的环境一下子到学校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中,孩子会很应激。

就容易导致情绪紧张和一些不必要的担心与害怕,比如害怕跟不上,害怕不如别人,害怕自己做不好会被同学嘲笑和被老师另眼看待。

这些都是孩子困扰孩子的一些情绪来源,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太担心有自己搞不定的事,所以就会很容易产生逃避心理。

这时父母要做到情绪稳定,做到孩子有任何情绪时,都能稳稳接住孩子。而不是孩子复学后一请假,父母都心急如焚,一心想着怎么把孩子送到学校,不再请假。

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多倾听孩子内心的苦闷,孩子的情绪就能在父母的理解中得到溶解。

第二个坦然:共情孩子的感受,尝试理解孩子。

大部分父母面对孩子的请假,第一反应是:这样可不行,好不容易送学校了,再请假成习惯,就真的送不进学校了。

于是各种围追堵截,各种对孩子的说教和引导不去学校的一些后果。

这些引导是必要的,担心也是现实存在的,但讲道理的前提是先共情孩子的感受,先换位思考孩子的想法和此时的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孩子受不了学校的压力,还是一到学校就有躯体化反应,大部分是因为孩子紧张和压力引起的。

那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做好两件事:先共情,再引导。

不要一下来就先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当孩子有情绪或感觉自己委屈时,是听不进去任何建议的,只会产生情绪上的逆反与对抗。

孩子复学不顺利,最难受的其实是孩子自己,并不只有家长。

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变好,但复学后的孩子面对很多压力和难题,他们一时做不到也是真的。

这时,最重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包容,孩子并没有假装不舒服,而是真的难受和煎熬。

当父母看见孩子的煎熬与痛苦时,孩子的压力有个容器,慢慢才能释放和消散。

第三个坦然:允许孩子有情绪,但做到温柔有底线。

父母对于孩子的复学艰难,要做到能推就推,推不动就暂停,而不要硬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孩子实在难受时,父母要允许孩子调整,但调整也要给出一点建议,主动调整而不是习惯躺平或躲避。

躲避或躺平并不能有效缓解情绪,即便孩子做不到一时去学校,也要积极的改变,比如难受时写一写自己的难受,跟父母聊聊自己的困境与想法,多去户外运动一下。

把积极的状态激发出来,即便一时半会适应不了学校,也让自己的状态保持小步向上。

只要孩子方向对,就不怕路远,当然这背后还需要父母的包容与支持,允许与理解。

每个艰难的过程,既是一段至暗时刻的经历,也是破茧成蝶的契机。

越是艰难时刻,父母越要先稳住情绪,接住孩子,然后接纳和允许孩子慢慢向前走,小步慢走。向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