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龋病和牙周疾病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可危害全身健康,甚至影响生命质量。

全身疾病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全身疾病可在口腔出现相应表征。例如,糖尿病与牙周疾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9月20日是第36个"全国爱牙日",呵护口腔健康,从走出这些认识误区开始。

误区1:牙痛才去看牙医

生活中,不少人的习惯是,只有牙痛了或牙齿出现其他明显问题时才去看牙医。实际上,定期的牙科检查对于预防口腔疾病和早期发现问题至关重要。

临床上,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该进行两次口腔检查,半年一次为宜,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口腔健康问题。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牙齿和颌骨变化快,更易受到各种口腔问题影响,也需要更频繁的口腔检查。

误区2:牙龈出血很正常

牙龈出血可能的原因包括牙结石、牙周病、凝血功能障碍、药物副作用、牙龈肿瘤等。如果经常出现牙龈出血,应该去看牙医并进行治疗。

牙周疾病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如果牙齿清洁不到位,会有牙菌斑堆积,久而久之,牙龈发炎,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终脱落。如果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与移位等问题,应积极治疗牙周疾病。定期洁牙和治疗牙周很有必要。

误区3:缺牙不用管

如果有无法保留的牙齿应及时拔除,如残留的牙冠、牙根或特别松动的牙齿,否则轻者影响口腔功能,重者引起全身感染,影响生活质量。

牙齿缺失后要及时修复,以维持牙列完整,恢复口腔基本功能,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进行修复。修复缺失牙的方法有活动修复、固定修复、种植修复等。

误区4:洗牙会伤牙

目前常用的超声波洁牙,是通过高频率震荡将牙结石击碎,再通过水雾冲击将牙结石冲刷下来。

在专业医生规范操作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损伤牙齿,提倡每年至少洁牙一次,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

误区5:漱口水可以替代刷牙

漱口水有助于清新口气和减少细菌,但它不能代替日常刷牙。漱口水是口腔护理的辅助工具,不是主要的口腔护理方法。正确刷牙并使用牙线,才是清洁牙齿和牙龈的有效方式。

误区6:吃甜食后立即刷牙

食用甜食后立即刷牙会增加蛀牙风险,这是因为酸性食物会使牙釉质软化,此时刷牙可能损伤牙齿。建议吃完含糖食物后先用水漱口,等待约半小时再刷牙。

此外,刷牙时推荐使用软毛牙刷,不建议使用硬毛牙刷,后者容易导致牙龈损伤、牙齿磨损等。

误区7:牙齿美白产品适合所有人

有牙龈炎、牙周病、龋齿、牙齿敏感等问题的人群,应妥善处理相关问题之后再开始牙齿美白。未成年人、孕期及哺乳期女性应避免使用美白产品。患有心脏病、癫痫等慢性病人群,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美白方案。

误区8:成年人无需矫正牙齿

随着正畸技术和方法的进步,牙齿矫正已没有年龄上的限制。成年人矫正牙齿的适应证包括:牙齿错位、咬合问题、功能性问题、面部美观、颞下颌关节紊乱、缺牙后的牙间隙调整(关闭缺牙间隙或为义齿修复创造空间)等。

对于具有特殊健康问题的患者,需要更为谨慎地规划治疗方案。总的来说,只要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允许,就可以考虑口腔正畸治疗。

误区9:儿童乳牙不重要

儿童的乳牙最终会被恒牙替换,但它们仍然非常重要。

乳牙能帮助孩子有效地咀嚼食物,促进消化吸收;乳牙排列整齐,有助于正确发音和语言学习;乳牙还可以为恒牙提供萌出的空间和路径;整齐健康的乳牙,对于孩子建立自信和社交交往有正面影响。

误区10:假牙不用每天清洁

无论是种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动假牙,都和天然牙一样需要每天清洁维护。种植牙和固定假牙不可摘戴,周围可能留存食物残渣及细菌,需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

活动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洁,用软毛刷清洗干净。睡前应摘下活动假牙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第二天晨起后,清水冲洗干净再戴上。

上述十大口腔护理误区,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为了正确维护口腔健康,应避免以上误区。

若想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做到每天至少刷牙两次、饭后使用牙线、定期更换牙刷、定期检查和治疗牙齿,并在生活中注意均衡饮食,限制含糖饮料和零食的摄入。

作者:朱婷婷

文:朱婷婷(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口腔科医生) 图:视觉中国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