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野战军是我军的四大主力王牌部队,他们是直接归属于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战略方面军,分别为西北野战军(一野)、中原野战军(二野)、华东野战军(三野)和东北野战军(四野),每一支野战军独自承担歼灭敌方重兵集团的重要作战任务,很难说谁更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视剧《亮剑》中,就有一个桥段非常有意思:关于库尔斯克战役讨论引来各大野战军将领的大讨论和集体起哄,最终演变成李云龙、丁伟、孔捷等将领互相给各自所在的野战军争功,都认为自己是头等主力,贡献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四大野战军都是战功赫赫,不存在谁是“偏师”,个个都是主力。这一切都是因为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再加上我军将士敢于拼搏,上下同欲,将帅合力,才打造出四支绝对主力。但在最早的时候,由于我党资源有限,原本中央只规划一支主力部队,那就是东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党最开始的战略方针是“向北防御, 向南发展”,因此,我军的主要军事力量集中在华北、华中还有江南等地方,在东北力量基本为0。后续,解放战争开打以后,我党将战略改变为“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的方针,东北就是这个“北”,就是要将东北作为核心根据地发展的。

既然要向北发展,那么自然最精锐的力量都要集中到东北了。为此,中共中央先后派出二十一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到东北局任委员,并从各解放区抽调部队十一万人和干部两万人赴东北开展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政治方面来说,我党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一共就70余人,单东北一个区域就集中了三分之一的力量,我们要知道中央委员级别的很多人其实都是驻守在中央工作,可想而知,其他地方分布的中央委员几乎没几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军事层面来说,我军几乎集各个根据地之力,把主力给了东北。以华北军区为例,华北军区为啥最后没有成为野战军?这和华北军区给东野输血有一定关系,东野的8,9,11三个主力纵队,都是华北军区送的礼,而且是东野成长阶段的大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从干部配备,兵源配置,战略纵深配置都能够看出,东北是必保的核心,在中央最早规划中,东北野战军是绝对唯一主力。

华野在左翼,中野在右翼,他们位于前沿位置,属于第一线前锋角色,能攻则攻,不能攻则采取守势,这符合“向南防御”的战略设想。

第二线中间位置,则是华北军区,再后边有冀热辽,包括陕甘宁,都是属于第二线的防御。

最核心的则是东北,前方向南的3至4道纵深防御的体系,都是为了实现“向北发展”的战略构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结果来看,“向北发展”的战略得到了彻底实现。东北成为了经济、军事实力第一的根据地,东野作为绝对主力,发展出百万大军,这应该是中央所能预料到的。

只是,让中央惊喜的是,“向南防御”的战略居然也变成了“向南发展”,中野、华野、西野都非常给力,他们都不甘于只是“防御”角色,最后都成为了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