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大脑作为我们身体最宝贵的“指挥官”,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9月14日上午,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联合神经内科、高压氧科、精神心理科等科室的11位专家开展了一场多学科联合公益义诊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年人群担心患上阿尔茨海默症

在义诊现场,专家们为前来咨询的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最近我的记忆力突然下降,会不会是要老年痴呆了?”一名中年女士担忧地问道。针对这一问题,专家询问了她的生活习惯,包括睡眠、活动量和饮食,以及家族病史中是否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记录。结合她的年龄和症状,专家给出了初步评估,并建议她进行记忆功能测试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便准确诊断和早期干预。

“主任,我的后脑勺时常疼痛,这是什么问题?”另一位先生急切地询问。专家们详细询问了他关于疼痛的性质以及每次疼痛的持续时间,还对他的睡眠质量、压力水平、工作姿势等因素进行了了解,并进行了颈部和头部的体格检查,评估是否存在肌肉紧张或其他潜在的身体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诊现场还设有专门的互动区域,用于展示脑健康的科普知识和视频。来自神经外科的护理团队,带领大家学习了健脑操、脑健康知识等。神经外科马驰原主任表示:“借助‘中国脑健康日’的契机,我们集结了医院多个科室的专家力量,通过公益义诊,提醒广大群众早期识别,及时干预,为脑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诊疗服务。接下来,我们也将常态化开展多学科联合义诊,持续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有温度的医疗公益服务。”

脑健康也需要定期体检

在日常体检中,脑部极易被忽视,而脑健康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一般比较严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该如何进行“脑体检”呢?“对大部分人而言,做个头颅的核磁,再加一个核磁共振的血管成像(MRA),就足够了。”马驰原介绍,核磁没有辐射且十分精准,可以查出细微的病变。核磁共振的血管成像,不仅能看到大脑的结构,还可以清晰地看见脑血管结构,及时发现脑缺血、脑梗、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病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脑体检”多久做一次比较合适?50岁以下的人群,3~5年查一次,随着年纪的增长,脑血管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脑卒中风险变大,50岁以上人群,如果本身已经查出了脑血管异常,或者脑部病变,建议至少每年查一次,如果没有异常,可以2~3年查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驰原提醒,近年来,脑部疾病逐渐年轻化,四十几岁的脑梗、脑出血患者并不少见,他甚至接诊过二十几岁的患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改掉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避免出现高血压、肥胖等高危因素。

心理量表不是金标准

精神类脑部疾病也需要重视,精神心理科主任苑小历介绍,临床上,有一类患者极易被忽视,他们的家人是阿尔兹海默症这类认知障碍这类患者,他们作为照护者,往往压力较大,生活不规律,进而导致焦虑、抑郁。她建议,这类人也要多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可以选择就医进行疏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网上流传着不少心理评估量表,是否真的有用?苑小历介绍,精神疾病的诊断是一个基于症状学的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大家在填写量表要客观,这样才能反映目前的真实心理状态。但量表也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患者需要去医院面诊,医生会对患者整体的精神状态进行全面评估。轻度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解决问题。如果伴发了情绪症状、躯体症状、认知症状这三个方面的障碍,就需要进行早期干预,比如用药,或者配合一些物理治疗,以此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讯员 王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

(通讯员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