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高考时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20年全国高考统一考试时间,因为疫情的原因,推迟一个月,在7月7日、8日、9日三天进行——又轮回了30年前的高考节奏,我在1985年高考时,就是“七月七八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统一考试,并不是现代考试的发明,而是科举制度的贡献。

科举与今天的高考相比,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并不宜相提并论,科举是选拔官员的考试,而非今“中升大”的学历考试。

科举考试比较复杂,完整程序有乡试(唐时称“解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大家孰知的,是考试地点设在各省的乡试。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试考场

乡试为全国性考试,也是科举的第一级考试,全省考生统一集中到省里考试,因此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本文所说的主要是乡试。

要想参加这个古代“高考”,比现代难度大多了,估计80%的现代考生都拿不下来。

就明清规定而言,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乡试的,首选得通过小试,即俗称的童子试,成为秀才后才有可能。

秀才还要通过岁试、科试,才有资格参加乡试,科试在乡试之前举行,可以看成是乡试的预考。通过科试的秀才被允许参加古代的“高考”乡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乡试场景

如果科试没有通过,则叫“落海”,落海者尚有一次补考的机会,称为“考遗才”。

通过乡试,成为举人,便可以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了。因为会试的考场设在京城,故有“进京赶考”一说。通过会试的考生,称为“贡士”,获得参加最后、也是最高级考试——廷试的资格。

廷试考场设在皇宫的奉天殿或文华殿内,故又称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殿试的考生就是令人羡慕的“进士”了,成为一名天子门生。

其中的第一名,就是“状元”,如今称高考第一名为状元,便源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科举制度走向成熟,是在宋朝。

宋朝对科举制度的完善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只改革了考试内容、科目,连形式和考试时间都有具体、统一规定。

原先北宋乡试每年举行一次,在宋英宗赵曙当皇帝时进行了调整。治平三年(公元1063年),赵曙“诏礼部三岁一贡举”,即规定乡试三年一次,由此成为惯例。

自明朝起,乡试一般在子、卯、午、寅年举行,雅称为“大比”,故举行乡试的这一年,也称“大比之年”。

而“三年一比”概念,是借鉴先秦官员选拔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举监考“瞭望塔”

据《周礼·地官》,当时乡大夫的选拔是从地方人员中特色的,从道德、贤能诸方面进行考核,然后推荐、呈报周王,当时的制度就是“三年则大比”。不只官员选拔是“三年大比”,对全国人口统计、财税申报等,也是三年一次。

宋朝对科举考试日期也作了统一规定。

科举考试时长远比现代长,论“天”算而不是按“时”计。

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次不多,没有高考那么复杂,以乡试来说,一般仅考三场。如果仅从次场上来说,确实不多,但就时间而言则非常可畏,可不像现代的120-150分钟一场,每场时长达三昼夜,整个考试时间加起来,要9天7夜,伸手不拿四两的现代考生能坚持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乡试考场

也正因为考试过程和时间太长,所以选拔举人的乡试多放在天高气爽、环境宜人的秋季进行。如果像现代高考一样放在夏季,估计不是考试,而是考人了,谁能坚持考完就是胜利者。

通过乡试后的举人会试,一般放在每年的春天进行。反正,在古代不论什么层次的考试,都会避开不利于考生发挥,也不利于阅卷工作的夏冬两个季节。

在宋朝,乡试一般安排在当年秋季,但南方少数省份有的安排在六、七月份举行,全国具体考试时间并不统一,因为有时间差,这给考生异地冒名顶替和再考提供了可乘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考生(剧照)

考生利用当时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通过关系(甚至不需要关系),考了这个省再去考那个省,以求得一个举人解送资格。不只如此,还滋生了“科举腐败”,产生了专业枪手,有的专门给富家子弟替考获利,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考试时间不统一造成的。

以考生身份来说,腐败方式主要是“冒贯法”,即跨地区考试,称为“多试贯”;冒充亲戚他人身份考试,称为“冒亲贯”;以借读地身份考试,称为“寄应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赶考

由于有这么多空子可钻,导致考籍不公,不少考生到录取机会更大的州县去考,其中尤其以唐朝和北宋为多。据《通典·选举典五》,武则天当乒乓的天授三年(公元692年),就有严重的举人“冒籍窃资”现象。

如著名诗人白居易,便曾这么干过。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到其祖父白湟曾任巩县县令,又迁移到河南新郑。但白居易通过私人关系,在宣城观察使崔衍帮助,得以在宣城州参加考试,考上了。这就是“冒贯”了,用今天的话来说,是“高考移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居易画像

另一诗人王维也干过这种事。他本应参加本贯蒲州的解试(明清叫“乡试”),却通过关系,到京兆府应试,竟然取了京兆府的第一名,即所谓“解头”。

为了堵封漏洞,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宋高宗赵构诏定了全国统一考试时间,这样一个高考生只能考一场,相对就公平了。规定,阴历八月初一统一锁院,禁止随意出入考场;阴历八月十五日统一开考。

从此,科举考试有了全国统一考试时间,现代高考时间“全国统一”的源头,即在此。

元朝规定更详细,但头场日期比南宋提前3天:一、二、三场的开考日期分别是,阴历八月的十二日、二十二日、二十六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考试(现代模拟)

明清两代头场开考时间又比元代提前3天,一、二、三场的开考日期分别是,阴历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

因为乡试固定在秋季举行,故又称乡试为“秋闱”。

可见,统一高考时间也是防止考试腐败的手段之一。当然,考试腐败是与时俱进的,形形式式,有时并不是考试制度本身的问题。比如这几天的热闹话题“冒名顶替”,古今不断,为什么?应该从考试制度之外寻找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商标上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