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科举制度基本贯穿了隋朝以后各个朝代选拔人才的途径。从宋代开始,科举考试更是成了无数文人、贵族乃至底层百姓追求仕途的必经之路。

大家追求科举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有的人希望鲤鱼跃龙门,成为天子门生,改变命运;有的人则心怀家国,渴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因此,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大多数人都不会轻易放弃。

不过,科举层层选拨,有上榜的就有落榜的,原本情理当中的事情,但在本文的主人公看来,落榜成了他心中过不去的坎儿。他因此成为了宋朝历史上最有名的“愤青”,不服气的他还写下了狂妄词作,谁曾想,这些词作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千古绝唱。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浪漫的词坛巨匠

这个“愤青”就是北宋时期的柳永,说起柳永,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词意味深长、语境独特又富含哲理,让人感叹人的痴情的同时又不禁感慨情难自已。仅用一句词就能涵盖如此复杂的心境,可想而知柳永在词的创作上情感有多细腻。

而说到柳永一生以词名世一点都不夸张,因为他的词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多描绘丰富的城市风景和多情的歌姬生活,最擅长的就是旅途抒情。

就比如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堪称是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全词以寒蝉凄切、骤雨初歇为背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刻画,表达了词人与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清代贺裳更是评价其:“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除了《雨霖铃》外,柳永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词作如《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东南形胜》等。这些词作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而那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正是出自《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不过,艺术大多来源于生活,柳永词作中的婉约风格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源自于他浪漫又坎坷的经历。在他的一生中,既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有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奈,而这一切的启迪都离不开他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富的人生经历

柳永出身于福建崇安的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柳崇曾任沙县县丞,父亲柳宜也曾在朝中任职。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柳永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所以,他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

据记载,柳永7、8岁便能诗文,10岁时便创作了《劝学文》,13岁时,他又创作了《题中峰寺》,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中峰寺的美丽景色,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使得他小小年纪便有神童之名。

随着年龄的增长,柳永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也越发强烈。18岁那年,他离开了家乡武夷山,踏上了游历江湖的旅程,而他的第一站便是杭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江南水乡的繁华与美丽深深吸引了他,在这六年时光里,柳永充分展现了他浪漫风流的天性,游览了江南的湖光山色,感受到了都市的繁华,更见识了歌妓的多情。由此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和《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等。

只是,人性风流多情和生活的顺遂并不能相提并论,短暂的放纵和享乐后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那就是男子们都要经历的科举之路。然而,仕途之路并不同于他的旅途那般一帆风顺,第一次参加科举,生活便好好给他上了一课。

20多岁时,柳永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但科举并非他作词那般随意,考试内容是一个人对全局的审视,柳永连续参加多次都未能如愿以偿。他顺遂的一生哪里经历过这样连续的打击,科举的失败对他的自尊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使他感到迷茫和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举失败后,他便去烟花巷陌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与歌妓们共同度过了许多放荡不羁的青春岁月。然而,这种生活虽然看似逍遥自在,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仕途的渴望和无奈。

之后的两次科举考试,他毫无例外还是落榜,连续的失败让他心灰意冷,连番的打击让他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再也没法像从前那般只顾风流多情,心有不甘的他一气之下大笔一挥写下了《鹤冲天·黄金榜上》这首词,从婉约的词人变成了言辞犀利的愤青。

词人“黑化”变愤青

不同于他以往的作品,这首词里柳永确实表现的有些过分狂妄不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词的开篇是“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开篇即以直接而强烈的情感冲击读者,柳永用自嘲的方式直言自己在科举考试中未能如愿高中榜首,用“偶失”二字,既表达了对结果的无奈接受,又隐含了对命运不公的淡淡哀愁。这种直接而真实的情感流露,让人感受到柳永内心深处的失落与不甘。

紧接着,“明代暂遗贤,如何向?”他进一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选才机制联系起来,发出对朝廷未能慧眼识珠的质疑。除了这种自嘲和质疑外,面对科举的失败,柳永也全非沉沦或妥协,而是以一种近乎叛逆的姿态,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这里,“未遂风云便”既是对科举仕途的失望,也是对个人命运未卜的感慨;“争不恣狂荡”则是一种对现实束缚的反叛,对自由不羁生活的热烈追求。柳永以这种态度,表明了自己不愿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宁愿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正是柳永自我认同的宣言。在他看来,真正的才华与价值并不取决于功名富贵,而在于自己的文学造诣与情感表达,他以“白衣卿相”自居,既是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也是对世俗名利观的挑战与超越。

而下片中,“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直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风月场所中的生活场景,对于柳永而言,这些场景并非单纯的声色犬马,而是他寻求情感寄托与精神慰藉的所在。

在这里,他找到了“意中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情感的共鸣。这种对风流生活的描绘,并非简单的享乐主义,而是柳永在人生低谷中寻找自我价值与生活意义的一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则是以豪迈的笔触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与享受,他认为这是自己人生中最畅快淋漓的时刻。

然而,这种畅快并非毫无节制的放纵,而是建立在对人生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自我选择。他深知“青春都一饷”,因此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愿将宝贵的青春浪费在虚无缥缈的功名追求上。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一句则是柳永心境的升华与总结。他以一种决绝的态度,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蔑视与对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

在他看来,那些虚无缥缈的浮名远不及眼前的浅斟低唱来得实在与美好。正是因为这种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才使得柳永在科举落榜的阴影下,依然能够保持一颗豁达与自由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这番创作的嘲讽意味实在是太强烈了,对于柳永而言,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发泄,但对于朝廷而言,则是对权威的挑衅。

所以,这首词当时一经发布,便在京都引起了轰动,褒贬不一,皇帝更是对他产生了不满,甚至在他再次应考且已中式时,特意将其黜落,并说出了“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的讽刺之语,也算是彻底断了柳永的科举之路。

直到景祐元年,宋仁宗亲政后特开恩科,放宽了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尺度,柳永才得以赶赴京师再次参加考试,这一次他终于考中进士,实现了多年的夙愿。而曾经被他写来发泄情绪的这首《鹤冲天·黄金榜上》也在他成功后成为了千古绝唱,被人们称颂是极具真性情的佳作。

参考资料:抖音百科——柳永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