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方产小麦,以小麦面粉为材料的各色面食多,蒸、煮、炸、烤各色各样。七月十五蒸面鱼儿,八月十五打月饼。每年一进阴历八月,家乡的人们就忙着打月饼。月饼是忻州烘焙食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月饼最初是用来供奉月神的祭品,祭祀之后自然要分享。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地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混糖月饼是一种流行于山西、内蒙、陕西等北方中西部一带的汉族和各民族智慧结晶的月饼小吃,它的存在源于当地的人文水土、气候环境,比起广式月饼、上海月饼,更有传承意义和脉络延续。其制作方法符合北方人豪爽、豪放、粗犷的性格。

过去缺白面,打月饼时有的人家用好白面,也有人家加一点带麸的黑白面,还有的人家为节省就不用糖,而用糖精代替,再加上各家各户手艺不同,味道也就各不相同。忻州混糖月饼以当地盛产的纯胡麻油为料出名,配上等面粉、白砂糖或是红糖即可。后来城里乡下都有了专门加工月饼作坊,人们就把材料带齐,到作坊排队按顺序加工。省了不少事,质量也有保证,毕竟作坊的师傅把胡麻油、糖和面粉和一起时,技术更精湛一些,这也正是月饼质量高低的关键。

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忻州城乡的人们多数都要自家打月饼,是那种混糖饼子,不分皮馅,一体化里外通吃的饼。打月饼讲究三油三糖或者四油四糖的比例,当然有的人血糖高,不宜吃太甜。打月饼时先把和好的面分成剂子,捏圆,带馅儿的包好馅儿,不带馅儿的直接擀扁,入烤炉烘焙。常用的馅儿有豆沙的、五仁的、青红丝的,或者其它别的。早些年的月饼作坊,用的是自己设计垒砌的上下双面炭火烤炉,不太容易掌握火候。后来全部使用燃气烤炉和电烤炉,安全又干净,省时又省力。

刚出炉的月饼,热乎又暄乎,颜色焦黄,油香糖香芬芳,外脆里糯,趁热吃一个美死个人。打好的月饼降了温度,存放在陶坛陶罐里,再放上两枚红果子,过一段时间取出来吃,饼香中又加了果香,四处弥漫。这瓜果飘香的氛和味,是中秋节的绝配。

除了小月饼,家家户户还一定要打个更大的月饼,中间常常印一个暗红色的“月”字,人们叫它“月古爷”饼,那是傍晚专门祭拜月亮的。有的人家还会做另一个大月饼,印上暗红色的“日”字,叫“日古爷”饼,用在中午祭拜日头。当然还有的人家没时间,缺人力或者出行不方便,就干脆直接从作坊或店铺买上几套饼子。有传统的混糖月饼,还有更精致更讲究的提浆饼子,硬壳包馅儿,花轱辘的边儿,乳黄色,好看又好吃。

有人说内蒙丰镇的月饼好,有人说神池的月饼好,也有人说大同的月饼好,我觉得忻州的混糖月饼就挺好。中秋佳节打月饼,吃月饼,寓意阖家团聚,圆圆满满。亲戚朋友之间,刚订婚、结婚的男女双方亲家都会互相赠送月饼,迎来送往的其实不仅仅是月饼,更是传达深深的情谊。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互相赠送月饼的风俗却逐渐淡化了,人们越来越觉得,相互赠送的过程就是个交换的过程,互送的越来越少啦。

早年人们只在中秋节来临时才打月饼、吃月饼,而中秋节前后正是农村起山药蛋的节令。忙着起山药蛋,中午常常不回家吃饭,带上几个月饼带壶热水,带上几个果子和梨,这就是中午饭。别处的月饼吃几天,家乡的月饼能吃到立冬。如今食品店里常年有月饼,月月都能吃上月饼,不论一年四季哪一天。

记忆里几毛钱一个的混糖月饼,吃时也不必就水,就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让人一生难忘。(文图:米广弘)

来源:忻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