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过去了130周年,今年的纪念日恰好和中秋节重合。每到佳节,就会更加思念那些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们。
我们说过,过去历史书上经常讲“落后就要挨打”。笔者说过,真的是落后到不值一提的地方,是不值得被侵略的。侵略战争本身就是侵略者的不对,为什么要替他们反省?我们反对这种丛林法则、强盗逻辑,我们没有必要替强盗找理由。100多年以来有很多历史学家在总结甲午战争的教训,我们在这里不再赘述。
史学界有一种认识,近代日本侵华的历史要从甲午战争算起。
在近代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整整长达半个世纪以上。我们至少要知道几个关键词,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关东军、731……
从1874年5月入侵台湾,屠杀高山族人民开始,一直到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的局部侵华阶段。1894年7月开始的中日甲午战争就属于这个阶段。
说起甲午黄海海战,绕不过去的形象就是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广州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将领,民族英雄。
他1867年开始在船政学堂学习海军驾驶技术。四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分配到“琛航”运输船担任大副。不久后,他担任了“海东云”炮舰的管带。当时日本侵犯台湾,他按照命令巡守澎湖、基隆,表现优异被提升为千总。
他后来担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得推荐保守备,加都司衔。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看中了邓世昌的才华,将其调入北洋水师,担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同年冬天,他随丁汝昌提督前往英国接收新造的“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1881年11月回到天津大沽。次年升游击,任“扬威”巡洋舰管带,获“勃勇巴鲁图”勇号。
1887年春天,邓世昌率队前往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舰”、“靖远舰”、“经远舰”、“来远舰”四艘巡洋舰,并在归国途中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
1888年,邓世昌被任命为中军中营副将,并兼致远舰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时,给予邓世昌“葛尔萨巴图鲁(身手矫捷的勇士)”勇号。
【名词解释:巴图鲁(满文:ᠪᠠᡨᡠᡵᡠ,转写:baturu)为满语中"英雄"、 "勇士"一词音译, 与蒙古语的"巴特尔"(баатар)同源,亦音译作拔都。巴图鲁是满洲传统封号之一。明朝时女真人即开始使用此称号,后来成为清朝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故而又有"勇"之称。】
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之一。他工作认真、勤勉,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并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他的精心训练下,致远舰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在1894年9月17日14时15分左右,日本舰队巧妙地利用战术上的优势,开始绕行至北洋舰队的背后,意图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随着这一战术的展开,北洋舰队顿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舰队队形被严重压缩,秩序混乱不堪。
在这场激烈的混战中,致远舰作为北洋舰队的先锋,始终冲锋在前,勇敢作战。然而,面对日本“吉野”、“高千穗”等战舰的集中轰击,它遭受了严重的损伤,船身多处被击中,导致严重倾斜。
面对“致远”舰的勇猛,日方伊东祐亨下令第一游击队前往救援“赤城”、“比睿”号战舰。在这场救援行动中,“吉野号”战舰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邓世昌目睹此景,愤怒地说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他决心与“吉野”号同归于尽,以保全自己的战友。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毅然下令全速冲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的右舷。这一英勇的举动让倭寇惊恐万分,他们集中了所有的炮火向“致远”舰射击。不幸的是,“致远”舰右侧的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引发了一场大爆炸。3时30分,“致远”舰在东经123度34分、北纬39度32分的黄海海面上沉没,海面被染成了一片火海。
在这场悲壮的战斗中,全舰官兵除了七名幸运地遇救外,其余包括邓世昌在内的官兵均壮烈殉国。他们的英勇牺牲换来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耀,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曲悲壮的赞歌。邓世昌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全国,他的忠诚和勇敢成为了无数人学习的榜样。他的牺牲让人们深感痛惜,但他的精神和勇气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黄海海面上,“致远”舰沉没后,火光冲天,海面被染成了一片血红。在这场战斗中,北洋舰队的其他官兵也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英勇的牺牲精神。他们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虽然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这场战斗过后,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对“致远”舰官兵的英勇牺牲表示深切的哀悼。人们纷纷举行仪式,缅怀这些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同时,这场战斗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曲悲壮的赞歌,激励着人们不断回忆和传扬。
邓世昌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海军将领,他在黄海战役中视死如归,自沉黄海。当时朝廷赐予他“壮节公”的谥号并追赠太子少保,打造了黄金的“教子有方”匾额送给他母亲,并且还有10万两白银抚恤。传说光绪帝深感其英勇事迹,为此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该挽联的第二个说法是书画家高邕写的。
山东威海的人民也被他的忠诚和勇气所感动,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他塑像建祠。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还将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命名为“世昌”号,以表彰中国海军的风骨。
《清史稿·邓世昌传》中赞其:“临战以忠义相激励,死状尤烈,与左宝贵并称双忠”。有许多文学、影视、戏曲作品,如《邓世昌传》和《英雄邓世昌》等,歌颂他的丰功伟绩和英雄壮举。他的事迹被广泛纪念,有多处墓冢和纪念馆可供人们瞻仰和凭吊。
今天,在曾经发生威海卫海战的山东威海刘公岛海域,北部战区海军某舰艇部队近期执行任务,在途经刘公岛时,拉响军舰汽笛,向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致敬。
当邓世昌拒绝救援,决定和致远舰一起沉没,说出了:“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这悲壮的话现在听起来仍然掷地有声。
130年过去,我们的航母保卫着万顷碧波,我们的祖国已经不是那个大清了。我们永远铭记前赴后继的英烈们,我们会告慰英魂,英雄的精神会传承下去,我们的民族永远不会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