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8月,在楼市传统的淡季里,各地房价跌声四起。环比、同比,跌跌不休,跌出节奏,跌出心理阴影,跌向深不见底。当你正准备蓄一池春水,迎接金九银十的光照时,猝不及防的数据告诉你,"冬天,真的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喏,看这数据。70城里,有55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同比更是57城飘绿。大势所趋,跌跌不休,你不得不信。记得去年这会儿,某些自媒体还煞有介事地喊着"全面上涨时代真的来了",现在呢?一线城市那几座号称永不塌方的堡垒,环比降0.3%,同比降4.2%,都在节节败退。除了上海还在孤芳自赏,同比涨4.9%,帝都魔都广州深圳全部中箭落马,跌幅动辄两位数。二三线更是惨不忍睹,同比跌幅5.3%、6.2%,哪里还有往日的风光?

市场好不好,存销最知道。今年前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4%,降幅比1-7月扩大0.9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降16.4%,销售面积降23.0%,销售额降降降,降出"三道杠"。投资、新建、出售一个比一个惨,而待售面积却阴差阳错地上涨21.5%,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卖不动,库存涨,一箭双雕的痛法,地产商懂的,我们都懂。这结果,不必质疑国家统计局的公信力,因为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那样的例子。你的同事家是不是有买了几年还在惴惴不安等待交付的期房?你的朋友圈是不是有人发愁房子要到期,可新房迟迟拿不到钥匙?你的家门口是不是不时蹦出来几个烂尾楼盘,静悄悄地矗立在街头巷尾?看看周遭,答案昭然若揭。

是需求不足、购买力不行,还是信心不够、预期不稳?说来说去,房住不炒的定位可能是第一推手。高杠杆、高周转的造富神话难以为继,而房子这种慢回报、低流动的大宗商品,在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就业市场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不再具有先前的投资吸引力。买房,似乎又回归到居住的本源,多少有些大众无法接受。毕竟,过去二十年,靠房致富几乎是最容易的逆袭故事,如今一夕之间,多少人不得不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政策利好一箩筐,市场买单半个响。今年5-6月,各地楼市政策就像过节似的,购房补贴、契税优惠、公积金放宽,各显神通,但成效几何?月月下滑的市场数据早已给出答案——躺平!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一二三四线联手演绎"天下大同",唯剩下西安还在负隅顽抗,但能坚持几时?

从供给侧看,存量如此之高,如何去化?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接近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25%,在第三产业的比重甚至超过了制造业。如此体量的产业,说收缩就能收缩吗?退一步讲,即便要收缩,也不能犹如过山车般地急刹车。毕竟,产业链条那么长,就业岗位那么多,地方债务那么重,谁也承担不起断崖式下跌的代价。可继续刺激,债务压力又如何缓解?盖那么多房子,真的是居民的迫切需求吗?每个县城都需要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吗?这些问题,拷问着中央和地方的智慧。

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从降息到收购,从限购到限贷,手里都是牌,可局势却不由你。房住不炒,信贷从紧,高杠杆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谈何容易重振雄风?而当经济低迷、就业承压、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单单靠房地产恐怕也难挽狂澜。时势造英雄,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谁能乘风破浪,开创未来?

当然,不能因噎废食。8月的数据虽然堪忧,但也不必妖魔化。毕竟,淡季+疫情,下跌也在情理之中。市场信心虽不可或缺,但也非一蹴而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旧动能,总要换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