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当前的老年教育忽视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一种内涵不完整的老年教育,要通过“老有所学”达致“老有所为”。

文/《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卫东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基数大、速度快的现实,老年教育应如何进行调整,才能响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日前,本刊就此与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卫东进行了对话。

王卫东表示,为解决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必须实现劳动力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的转型;老年教育要响应这一转型,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老年教育要在教育理念、目的、制度、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应该成为中国老年教育的根本路向。

方向: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在线学习

随着小康社会的建成,我国已步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与之前相比,这一阶段有哪些新的变化?

王卫东:在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国际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等新的社会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中国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将创新发展置于首位。

在各种社会发展变化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人口状况的变化。以前我国依赖人口红利推进经济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开始由过剩向短缺转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国人口的变化还加剧了人口红利的消失:1999年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生人口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降,特别是2022年我国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阶段。这一增一减的变化,带来了社会发展动力问题。创新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实现劳动力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的转型,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这就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创新发展、引领创新发展的人才。

在线学习

教育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那么,老年教育应该如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出回应?

王卫东:老年人特别是银发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高深的专业造诣或一定的专业特长,能够对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的退休人员),其经历、经验、专业知识、专业特长和智慧,在破解社会发展动力这一难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年教育系统是各类银发人才的集散地,为他们发挥智慧和力量提供了独特的渠道。同时,老年教育可以通过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丰富和更新老年人的知识、增加老年人的智慧、培养银发人才、开发银发人力资源,助推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而要发挥老年教育的这些积极作用,就必须对其自身进行改革,实现创新发展。创新发展应该成为中国老年教育的根本路向。

理念:从“老有所学”达致“老有所为”

在线学习

要实现老年教育的创新,在教育理念等方面应该做出哪些转变?

王卫东:老年教育创新是一个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其中应着重抓好老年教育的理念、目的、制度、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老年教育理念反映了人们对老年教育本质、规律等的理性思考,体现了人们对老年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和理想憧憬。中国老年教育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念体系,其中最为根本的是老年教育的核心理念。早期,有人从老年学员的基本需求出发,提出“健康快乐”的核心理念。后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提出了“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了中国老年教育的价值追求和特色。此时的老年教育理念注重老年人身心愉悦、安享晚年和身心素质的提高,强调通过“老有所学”达致“老有所乐”。

在新发展阶段,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上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政策文本中,均提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将“老有所为”置于“老有所学”之前,说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老年人特别是中低龄老年人继续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会生活。当前,我国已进入退休高峰期。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退休后,许多人在“未老被老”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社会的要求、个体的愿望和能力,以及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并存的人口状况,都要求老年教育理念从原来的以“老有所乐”为主升级到“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二者兼顾;中低龄老年人更要通过“老有所学”达致“老有所为”。

在线学习

结合您对广州市老年教育的研究,请谈谈老年人可以在哪些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王卫东:老有所为,一是指老年人自身在积极老龄化理念指导下,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人生经验,积极融入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二是指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和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让老年人通过灵活就业、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等方式参与社会发展。概括而言,老年人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基本途径有二:一是创业,二是再就业。

结合广州市银发智库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银发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术研究。继续在专业领域进行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产生新的理论成果和技术应用成果。第二,技术创新。通过重新组织科技团队、成立经济机构、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等途径,运用个人的专业特长或团队的集体智慧,解决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格局。第三,培养培训。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培养新的专业人才,指导中青年骨干,或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第四,专业咨询。作为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咨询专家,在政府决策、企业技术攻关、科研机构重大课题研究等方面提供专业意见。第五,教育教学。在普通教育系统、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时政形势、文史理论、科技普及、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讲座,传播专业知识。

问题:均衡与优质

在线学习

就当前老年教育的现状而言,要实现创新发展,您认为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王卫东:新发展阶段对老年教育的要求,一是均衡发展,即满足所有老年受教育者身心继续发展的需求,二是优质发展,即让老年受教育者能够获得好的教育过程和结果。

均衡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解决老年人学习“一座难求”问题,扩大老年教育规模。依据各地老年人口规模和老年教育资源现状,增设老年大学(学校),更新、扩建现有老年大学(学校)。增加对老年大学(学校)硬件建设的投入,保证老年大学(学校)拥有足够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设施设备。

第二,面向全体老年群体,举办普惠、公平的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对象要从狭小的某一个群体,转向所有有继续学习需求的老年人。城市的老年教育不能仅仅面向户籍人口,而要面向所有在城市居住的老年人。此外,还要解决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着力推进城乡老年教育的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师资、课程等老年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推进老年教育的公平发展。

优质发展主要包括:

第一,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能够满足其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老年教育。首先,要统筹规划和解决好老年人继续学习的交通、饮食、医疗等公共服务问题。在建设新的老年大学(学校)或者现有学校新校区时,应在交通便利之处选址,并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出行方式;老年大学(学校)周边尽可能包含饮食、医疗等服务网点,解决老年学员的用餐、就医等问题。其次,要大力发展远程老年教育。除了做好城区的远程教学之外,要重点发展农村和远郊地区的远程教育。考虑到老年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困难,还需要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最后,要切实研究中国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并通过老年教育课程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在这方面,要肯定和尊重老年人特别是中低龄老年人继续从事劳动实践,尤其是创造性劳动的需求;要认识到通过在劳动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来肯定自己、服务他人,是老年人获得幸福感、安度晚年的重要途径,也是全社会尊老敬老的体现,而且是更加符合人的本质的尊老敬老。我们的制度设计要为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从事劳动实践创造条件。

第二,老年教育的发展能够适应并推动社会的发展。目前的老年教育重视老年受教育者的基础和需求,却忽视了社会发展对老年教育的要求,这是一种内涵不完整的老年教育。新发展阶段要求老年教育要充分考虑并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其中的关键在于社会公众能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老年人和老年教育。例如,在关于银发经济的讨论中,大多数人仍然将老年人视为银发经济的人口基础和消费主体,认为银发经济是“基于老年人”和“为了老年人”的经济。实际上,老年人也应该并可以成为银发经济的建设主体,银发经济也是“依靠老年人”“由老年人参与创造”的经济。老年人特别是银发人才,在破解社会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年教育应该在帮助老年人参与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路径:内容与形式双创新

在线学习

您提到老年教育课程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手段等。那么,当前的课程体系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进行创新?

王卫东: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课程结构失衡。具体表现在艺术类课程比例偏高,而文化理论类课程比例偏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较多,而西方优秀文化方面的课程较少;适应老年人自身需求的课程较多,而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文化的课程较少。这些课程明显地体现出“老有所乐”的取向。新发展阶段强调通过老年教育促进“老有所为”,就要把以休闲娱乐为主的课程体系升级为参与社会和休闲娱乐兼顾的课程体系。在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和开足适应性课程的基础上,开好引导性课程和创新性课程。特别是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调研老年人创业和再就业的意愿和需求,重点开发有助于老年人再次融入社会、参加社会生产和生活,以及有助于老年人在智能时代所需要的新生活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在线学习

在教育教学形式上,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王卫东:课程体系的创新,同时要求创新老年教育教学形式,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类高新科技企业、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源,做好老年教育智能化建设,培养适应智能化发展的现代化“数字老人”,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要创新智能化教学模式,推行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老年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抓住全国老年教育系统普遍开展老年游学的良机,做好老年教育的游学建设。2022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展了全国老年大学“游学养”标准建设工作,开放大学系统随之开展了游学康养项目建设。虽然二者名称不一致,但其目的都是通过“旅游+学习+养老”这一新型老年教育模式,创新老年教育方式,助推银发经济发展。

第三,利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协助开展以“老有所为”为旨趣的教育教学。由于条件所限,老年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促进老有所为方面仍存在明显缺陷。因此,老年教育系统要借助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丰富的课程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开足开好有助于实现“老有所为”的课程和相关的引导性课程。要与它们共建共享相关资源,保证课程和教学的创新,持续地满足社会发展对老年教育的需求。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4年8月刊(总第106期)